观察:国人赴英更自信 奢侈品店店员多用中文打招呼

23.10.2015  15:06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如今,英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到英国去走一走,看一看,是很多国人的梦想和向往。时光荏苒,随着中、英两国之间金融、贸易、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两国之间的差距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昨天,习近平主席在伦敦出席了孔子学院年会的开幕式。留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一个事实:英国有欧洲数量最多的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学习汉语时下在英国是一件刚刚兴起的、比较时髦的一件事情。

  那为什么在英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要学习汉语呢?原因很简单,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现在像一块磁石一样具有吸引力。这两天笔者在伦敦碰到一位来自北京的常先生,他在伦敦生活了25年,现在已经是一个地道的伦敦人。笔者问常先生,在英国25年的时间,从你的视角观察中国的变化,有什么感悟呢?他的观察给了笔者很多启发。

  25年前,常先生刚来英国时,国内到英国来的人凤毛麟角。那时候看到黑头发黄皮肤的人都会感觉异常亲切。上世纪90年代后期,渐渐有国内考察团到英国,每年的数量不算太多,每个团的人数也不多,主要来自中国的政府部门,到英国的目的是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到了新世纪,国内的商务人士到访英国的越来越多。本世纪初恰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大规模地走向世界的阶段,众多的商务人士到访英国,有的是来商务考察,有的是来洽谈合作,在这个阶段企业界超越政府部门,占据了访英群体的绝大部分。

  过去的十年时间,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到英国看望孩子或考察学校的学生家长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外,很大一部分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国人。现在,在伦敦大街上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这已经是常态了。

  在常先生给笔者介绍情况的时候,笔者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样是来伦敦,25年前的同胞和今天的同胞,除了工作背景之外,还有哪些不同呢?

  常先生告诉笔者,那时候的国人来到英国,往往比较低调,不事张扬。由于国内和英国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反差,英国的发达程度对国人的冲击也比较大。上世纪中国人来考察,回国多会购买一些电器。而到了最近十年,中国人再来英国往往更加自信,购买的商品也从电器转向奢侈品。

  说到这儿,常先生举了一个例子:上个世纪,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当你步入伦敦的大型百货商店,尤其是奢侈品商店时,售货员一看您是黑头发黄皮肤,大多会用日语或韩语向你打招呼。而今天,当你步入奢侈品商店时,店员大多会说:“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

  和常先生的交流简短却印象深刻。听完了他的介绍,笔者想起了史蒂文森的一句话:“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醒地、明智地规划未来”。常先生告诉笔者说,习近平主席到访英国,他的妻子和朋友们都拿着国旗到现场去欢迎,因为在他们心里,中国的每一点进步都让他们感觉自豪。而当我们回首看走过的路的时候,中国的进步无可争辩,而未来的中国只会越走越快,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