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离不开改革的视角(钟声)

28.08.2015  08:54

  《库克一封邮件为苹果挽回780亿美元市值》,这是英国《金融时报》8月25日一篇报道的标题。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这封在美股市场扭转乾坤的邮件大意是讲,苹果在华业务正继续经历强劲增长。此前,库克也曾对外表示,对“中国非常乐观”,市场波动只是一个“减速带”。

  同一天,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与中国记者谈起他在北京街头看到的笑容——这里街上多是笑脸,大部分人开心自得、忙于干活。言下之意在于,审视当下的中国经济,“不要总觉得这是世界末日,媒体习惯聚焦于问题”。

  近来,中国股市下挫、人民币贬值、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等新闻占据部分国际媒体版面,国外一些人颇为迫不及待地放言所谓“中国模式已走到尽头”、中国存在“潜在金融危机”。可是10多年前,美国科技股泡沫“伤筋动骨”地破灭后,美元汇率又步入下行通道,国际专业人士纷纷预测美元将贬值40%时,西方舆论为何没说美国从此穷途末路?当然,对于西方舆论出现的一些选择性考量,中国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值得更多关注的是,上述两位成功的美国商界人士对中国经济所作乐观判断,倒是从实实在在的经济现实而来,悟彻深入,瞩目长远。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应当看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呈现的是主动作为、整体可控的良性态势。世界上从来就不大可能有不现一丝波澜的调整。真正意义的调整,都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其过程不大可能没动静。任何因一时波澜而看不到调整的长期效益的观点,都是不明智的。

  当然,国际上明智的声音一直是有的。不久前,中国公布了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调整的相关消息,人民币汇率一度随之下跌。但从根本上讲,这是顺应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的合理举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更有利于长期的稳定。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方国际声音都对此表示欢迎,称之为中国送给世界的“货币和平礼物”,认为中国“为进一步改革经济和金融系统赢得了时间”。此外,人们还看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大突出亮点——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显然,单从工业数据来判断中国形势是不行的。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就专门强调,当下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最大的是服务业,很多怀疑论者并未充分认识到中国在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中国经济不再仅依靠扩大工业产值、投资和出口,而是更多地依靠扩大个人消费支出。

  “只有在中国,人们会因为经济增长放缓至7%,而感觉事情进展不顺利。”布隆伯格这句颇具幽默感的话表达了对中国保持中高速发展的羡慕,同时也说明了他对中国面貌的一种判断——他理解到中国正以时刻不敢懈怠的心态追求经济发展。这种心态所反映的中国面貌,正是一方面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另一方面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致力于及早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

  中国以世所罕见的勇气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世界也需要以改革的视角去观察中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