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五十年拉萨新变化
导读: 西藏五十年 拉萨新变化 让这座城市更加的光鲜亮丽,仰望着蓝天、白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当地的藏族同胞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或穿着现代夹克擦身而过,不知不觉中, 拉萨新变化 开始进入了另一个独特的世界最幸福的城市。
拉萨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迅速崛起的多姿娇艳的新城。“古”是为有近1300多年的历史,“新”是在西藏民主改革以后迅速崛起。40年来,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人民安居乐业,文化生活多样,社会稳定,人心所向,充分体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图片源于网络
五十年前你不曾见过的西藏
和平解放前的拉萨,城区面积不足三平方公里,城周边到处是水塘沼泽,城内除地方原政府、寺庙、贵族的少数宅院建筑外,几乎全是低矮破旧的房屋;城区没有供水和供电设施,没有一寸柏油或水泥道路,仅有的一条从布达拉宫至罗布林卡的土路(供达赖专车、也是西藏唯一的一辆汽车行驶)还不足两公里。“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这是过去西藏交通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西藏高海拔地区的群众深受冬季取暖困扰,以往的拉萨取暖的方式都是靠烧牛羊粪、木柴,黑烟滚滚,更痛苦的是冬天处在枯水季,5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交通和建设的力度,昔日“进藏难”成为历史。
五十年后的拉萨
50年来,拉萨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九五一年和平解放后,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拉萨城市建设。陆续兴建了拉萨饭店、西藏宾馆、西藏博物馆、大昭寺广场、西藏人民会堂、布达拉宫广场等一大批融现代风格和民族特色为一体的崭新建筑。
一九八五年起,还对八廓街周围的老城区相继改造,住房状况大大改观。
图片源于网络
现在的拉萨市路边已是绿树成荫,被称为“日光城”的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城,如今也成为四方游客的“圣城”。几年前说它是个城市还不太恰当,但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所熟悉的大城市了,大多数店铺名称都有藏汉两种文字标注,新一代的藏族年轻人在共同改变自己的文化,也在共同努力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现在西藏文化已不再神秘和古朴了,但也不失生气和荣耀。迈入现代都市的古城拉萨敞开大门迎宾朋。无论如何,拉萨新变化让你看到了新时代的拉萨。
图片源于网络
西藏五十年: 90后僧人的现代化生活
落桑旦增1990年出生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县。11岁那年,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落桑旦增进入山南甘典曲果林寺,成为了一名僧人。
在甘南曲果林寺,僧人一周的生活大致无异,即使是周六日也一样,且不允许随意请假。落桑旦增每天六七点起床,随后开始晨诵;这之后,他会跟随着老僧人为当地的信教民众念经,包括参加信徒的丧葬仪式;不太忙的时候,落桑旦增就会在寺庙的书屋里看书;晚上六点到七点则是辩经的时间,僧人们对佛教教义的内容进行辩论。
不过,从2011年开始,落桑旦增有了一些新的视角接触世界。这几年,西藏自治区开始一系列寺庙服务工程,广播电视开始被引入。仅在山南地区,自2011年以来便新增了1835套广播电视设备和接收器。此外,在山南,每个月每座寺庙还会放映两场电影。
上网是落桑旦增的另一个爱好。十六七岁的时候,落桑旦增的家人给他买了第一台电脑,落桑旦增喜欢上网看一些藏语的佛教文章。一些好的文章,他就会通过手机发到自己的“朋友圈”。
在拉萨西郊的哲蚌寺,“90后”僧人们也过着和落桑旦增类似的生活。据哲蚌寺寺管会常务副主任阿旺群增了解到,年轻的僧人喜欢用电脑和IPad,“他们用IPad学经,这样可以更好地学习”。
“应该说,在现代化设施引入寺庙方面,自治区力度很大。有了数字电视这样的现代化设备,僧人们可以随时了解到国内外的信息。”同时透露,除了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佛教信息外,“像去年足球世界杯的比赛,年轻的僧人也很爱看。”
49岁的阿旺群增使用的是一台有藏语IOS系统的苹果手机。不过他自称在使用手机的熟练程度上不如年轻的僧人。他的手机上除了苹果官方的自带软件,只有一个藏语词典的App。
如今,看着年轻僧人过上了“现代化生活”,阿旺群增说,“不过,既然用了,就多用佛教的思想感化他们吧。”
让更多进藏的汽车来来往往的奔跑在拉萨城大街上,公园里的健身器材、花木虫鸟随处可见。在很多人的眼里西藏是古老而神秘的,甚至落后的地方,经过风吹雨打磨练出来的拉萨新变化刷新了大家对西藏旧观念的看法。历史已跨入21世纪,古老而又年轻的拉萨将以更新、更美的姿态向世人展现着她的风采。有人形容说:“生活在拉萨,好像每天都生活在画里。”拉萨既有古老的八廓街老城区,也有现代化的新城区,西藏这座雪域高原在奔跑,在跨越,在用全部身心融入世界,拥抱新时代,拉萨的未来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