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中和镇朱氏族人支持西环高铁建设 700年祖坟迁址
原标题【儋州中和镇朱氏支持西环高铁建设700年祖坟迁址】
西环高铁345公里正线征地任务中,儋州市中和镇高第村是最硬的一块“骨头”:距今700多年历史的“朱氏祖坟”,正位于该村征地范围内。日前,经朱氏后人代表一致同意,朱氏祖坟启动搬迁,新墓地选址和重建设计已得到家族长者认可,不日将动工。
要动迁这座祖坟,需经过43个村上万名朱氏后人的同意,难度可想而知。朱氏祖坟700多年香火不断,后代子孙分布于儋州市中和镇、南丰镇、王武镇、峨蔓镇、新州镇,白沙黎族自治县的打安镇,以及西培农场、南辰农场等地,总共涉及43个自然村1万多人。
从最初的阻挠祖坟搬迁,多次到省政府、儋州市政府、西环建设指挥部上访,到现在的通情达理,做出牺牲支持搬迁,高第村群众态度的转变,源于干部作风的改变。
中和镇党委书记谢伟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儋州市、中和镇以朱氏祖坟所在的高第村为切入口,组织百名干部进村逐户走访,召开了20多次现场会,化解群众生产生活难题。针对高第村几十年没有一条硬化路的问题,驻村干部千方百计协调各方,开展专项民生帮扶,投入190多万元修通了3.5公里环村路,又为村民建起群众服务中心、村民活动场所等。多年的交通难题解决了,村基层组织强化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对西环铁路早日建成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搬迁祖坟也顺理成章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西环高铁建设是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一次大考验,也是化解基层矛盾,沟通干群感情的一次契机。”回忆几个月来的工作体会,谢伟十分感慨。
沸腾的西环——西环高铁全线开工大型系列报道
敢争敢干敢担当
西环高铁建设展现好作风
核心提示
西环高铁建设是一次践行群众路线的大考:咬定青山不放松,它考验着决策者执政为民的理念;勇克天下第一难,它考验着实施者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政绩观;挥汗如雨斗志昂,它考验着建设者攻坚克难推进民心工程的执行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西环高铁,就是一条扎根于群众路线,用好作风铺就的干部群众“连心路”。
项目争取
时值全国铁路建设“冰封期”,新建项目立项困难重重。但省委、省政府始终没有放弃,省主要领导多次进京汇报、协调项目相关事宜。
“5个多月驻京申报,最终使西环高铁成为中国铁道总公司成立后的首个开工项目,其中每一步走得都很艰难。”省政协副主席、省跨海办(铁路办)主任赵莉莎回忆起项目申报过程,至今仍觉得来之不易:“与其说这是份幸运或是奇迹,不如说这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积极争取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作风。”
早在2009年8月,时任省长罗保铭就专程赴京拜会原铁道部领导,西环高铁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西环铁路立项,当年12月30日,西环高铁奠基;
201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罗保铭会见时任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恳请支持推进海南西环高铁项目可研审批。当年7月7日,新建海南西环铁路可研报告获国家批复,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海南计划花4年时间完成这一工程。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受温州“7·23”特大动车事故影响,全国铁路建设迅速“由热转冷”进入调整期,新上铁路项目审批步伐放缓,西环筹建似乎一下子进入了“冷冻期”。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主动作为,极力争取。省主要领导多次进京汇报、协调项目相关事宜。省铁道办还派出工作组,驻扎北京长达5个月,专门负责项目申报。”省跨海办(铁路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时是全国铁路建设‘冰封期’。原铁道部主要考虑在建、续建项目,我省西环高铁是新建项目,同时是省内铁路,对全国铁路网的互联提升作用很小,所以立项难度非常大。”省跨海办(铁路办)工作人员表示:“项目初步设计一共有64个报批环节,省铁路办把所有环节绘制成表,按图索骥推进审批。从2012年9月底上报铁道部,到12月24日审批,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向前推进1、2个环节。”
因为前期筹备工作扎实、超前,西环高铁项目初步设计在原铁道部工程技术鉴定中心组织的初步评审中一次性通过,比国内同类项目通过时间缩短了3个多月,为后期启动征地拆迁和全面开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 1 2 3 4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