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唱衰中俄关系 欧洲对俄制裁悄悄撤退

14.10.2014  11:19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渲染“中俄合作威胁论”的同时,西方媒体也费劲地挑拨中俄之间的关系。《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实际上中国工商银行对俄企业贷款仅为33.5亿卢布(约合8300万美元);中国银行对俄企业贷款为21.5亿卢布;中国建设银行仅13亿卢布。相比俄银行和企业在2015年底前必须偿还的1340亿美元外债,中资银行的援助可谓“杯水车薪”。

  彭博社13日报道称,俄对中国敞开怀抱反映了一种“自苏联解体以来从未表现过的脆弱性”。俄罗斯当然不愿意让一个“经济输出是自身4倍,人口是自身10倍”的国家更加强大,但经济制裁改变了这一切。文章称,为对抗美欧“旧敌”,普京被迫为其东方“最大的劲敌”提供优惠条件。俄内部政策规划人士指出,俄依靠中国的投资避免经济衰退,所以也要割舍两样中国梦寐以求的东西:原材料和先进武器。文章称,俄对中国过多的依赖最终或会增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而“诱人的中国资金会加深俄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削弱政府发展多样化经济的努力”。

  法新社称,普京为对抗西方而签署的为期30年、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对中国更为有利”。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表示,如果中俄深化战略合作的动机是对抗西方,这种合作“不会持续太久”。“德国之声”网站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论乌克兰危机结果如何,“当中一位大赢家的轮廓逐渐清晰”,“它的胃口不仅在于俄的资源和军火,还有欧洲的技术及国际地位的提升”。

  也有相对客观的声音,德国新闻电视台13日评论指出,除了乌克兰危机导致俄受西方制裁外,中俄两国的许多相似点是其接近的重要原因。两国不仅是邻居,有很长的边界接壤,在关键的国际问题,如叙利亚和伊朗等问题上,双方态度都较为一致。

  英国《金融时报》12日报道称,德国总理默克尔希望李克强访问俄罗斯时“帮助调停乌克兰危机中的俄欧关系”。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韩博天对该报说,乌克兰与俄罗斯保持稳定关系符合德国的利益,对柏林来说,中国是很重要的伙伴,因为“俄罗斯会听中国的”,“这是一种新的外交配置”。

  在西方紧盯中俄合作的同时,他们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在悄悄撤退。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已经给欧盟造成巨大的经济冲击。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称,10日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代表都希望能尽快解决乌克兰东南部的问题,并取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他说:“可以看出,各国对取消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显得急不可待。没人希望制裁继续下去。”

  另据俄媒11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表示,乌俄已“十分接近解决天然气争端”,他有望本周与普京参加在米兰举行的亚欧峰会期间达成该项协议,以确保今冬俄罗斯向欧盟国家和乌克兰供应天然气。目前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中约一半途经乌克兰。2009年初,俄乌“斗气”曾使俄罗斯对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一度中断。

  在7月马航MH17于乌克兰东部被击落并造成38名澳籍公民遇难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一度强烈抵制俄罗斯参加11月中旬将在布里斯班举行的G20峰会。但12日澳国库部长霍基说会邀请普京参加G20峰会,阿博特12日解释说,澳方无权对某个成员国能否与会单独做出决定。不过13日阿博特又强调,他在G20峰会上一定会向普京“当面质问”马航在乌克兰坠落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