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海南 归国华侨的三次搬家

01.02.2015  00:39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在建国初期,不少海外华侨,都带着资金、技术回到国内,支援新中国的建设,当初的这些华侨现在生活的如何呢?一起认识今天的主人公关毓堂
        1960年,年仅14岁的关毓堂跟随家人,从印度尼西亚辗转回国,来到了现在的海口琼山的东昌农场,当时,这里还叫做大坡农场,因为建国初期大面积种植的橡胶还没有开始产胶,所以当时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关毓堂的父亲在印尼的胶场中工作,回国之后,父亲参与当地的胶场建设,同时,也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带了回来。
        当时关毓堂只是一个孩子,这也是关毓堂人生中的第一次搬家,年少的他,并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放弃印尼还算宽裕的生活,带着全家回到国内。当时他仍然想念着和印尼的小伙伴们踢足球的日子。
        渐渐的,关毓堂融入了农场的生活当中,在回国的第三年,橡胶开始产胶水,生活也渐渐有了好转,后来,关毓堂,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搬家。
        虽然如今看来十分简陋,但在当时,这样的房子还是令关毓堂一家人感到很幸福。后来,关毓堂长大成人,参军入伍,有时,他还会听到,一些去过印尼的朋友,提起自己幼年时生活过的地方。
        印尼的经济生活,没有多大变化,可80年代末,当关毓堂退伍回到农场的时候,却发现,他自己的家变化非常大,他居然不认识回农场的路了
        关毓堂发现,农场不仅修起了水泥马路,百货大楼,甚至连农场的大门也变了样子。而自己当时居住的旧房子,早就不见了踪影,也就是这个时候,关毓堂迎来了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次搬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说起自己以前的经历,关毓堂仍然历历在目,他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越来越理解为什么当时父亲要带着全家人回到祖国,因为祖国的变化,让关毓堂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现在,东昌农场建起了中国最大的胡椒基地,去年,胡椒价格又再创新高,这一方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新房盖了起来,而关毓堂也有自己的打算。
 
 
        (视频编辑:龙威    文字编辑: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