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大改革举措,也是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一组关键词始终贯穿着海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工作:瘦身、提速、便民、规范……仅在去年,我省先后制定和出台了20多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文件,其核心就是要把政府权力尤其是审批权限关进制度的笼子,用权力“减法”换市场和社会活力“加法”。
针对行政效能较低的问题,我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实现网上申报,推行“五阶段”并联审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799天压缩为37天;经过几轮清理,目前省本级保留的审批事项358项,比2012年“瘦身”79.3%……
改革只有进行时。7月22日,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深化改革重点攻坚加快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次吹响了攻坚克难的改革进军号。
继续精简审批事项
经过几轮清理,我省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1100多项,精简幅度比较大,精简率处于全国前列。
虽然我省在精简审批事项数量上有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四轮改革后,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触及部门核心利益,一些部门放权的主动性和意愿不强,存在放权“含金量”不高、放了还未放到位等现象。
此外,市县政府部门承接能力不足,市县存在人员编制和技术支撑没有配套、权力下放部门指导与培训不够,一些权力下放存在“接不住”和“管不好”等情况。
为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最先一公里”铺好路,必须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及相关法规规章。《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涉及投资审批事项反馈与纠错机制,畅通企业申诉、救济渠道,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机制,广泛听取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确保审批精简规范。
政府部门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以后都将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上进行硬性规定。在接下来的深化改革工作中,我省将编制完善省、市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厘清政府权责边界,向社会“晒权”“亮责”,逐步实现审批运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等各个要素的标准化,限制、压缩、规范审批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
同时,我省将全面梳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生产经营、资质资格许可认定等行政审批事项。如:《决定》提出,对有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但被实践证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需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由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予以停止实施或者下放市县行使。
整合规范前置审批
在海南,一个投资建设项目开工前需要编制多少评估报告?当前,在规范简化前置审批方面,我省仍面临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效能不高、手续繁杂、信息不共享等问题。特别是项目立项、环评、安评、规划等多部门审批程序中,互为前置、循环审批、流转时间长。
全会认为,彻底解决审批过程前置审批事项多、时间长的乱象,必须大力整合规范前置审批,确保取得实效。要清理、减少建设项目审批申报材料,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市县初审、专家论证、检验检疫、现场勘察、评估认证以及其他申报材料,一律取消;确有依据的,应当依法从严设定时限,专家论证、检验检测等特别程序时限原则上纳入审批承诺时限。对建设项目的前置审查,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未有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进行前置审批;对于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除确有必要保留的外,通过修法一律取消;涉及多部门的前置审查,推行主办单位牵头征求意见方式内部流转,禁止转交申请人自行办理。推行区域专项评估评审和联合图审,对区域内单个建设项目不再开展相关专项评估评审。
解决中介脱钩问题
目前,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存在着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一些从事中介服务的机构与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加重了企业和群众负担,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全会指出,要切实解决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问题,整治“红顶中介”,消除“中梗阻”,让简政放权“中间一公里”更通畅。
下一步,我省将取消行政机关(包括下属单位)与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剥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现有的行政职能;对行政审批设计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推行中介服务目录管理;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按照“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允许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入市场开展业务,培育一批实力强、信誉好、层次高的中介机构。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去年,我省针对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后续加强监管工作需要,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省直25个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关行业监管措施,有力地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然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还面临机制不全、重审批轻监管、监管方式单一等问题。工作职能部门多头监管责任不清,没有形成综合的监管体系;以批代管,取消政府审批后市场监管缺位等等。
全会认为,要提高信息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后一公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运用大数据与“互联网+”等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推进综合执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同时,我省将完善海南省政府信用信息网和企业信息系统,坚持宽进、严管、重罚原则,探索通过业主承诺、技术标准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实现重点园区建设项目零审批。
作为经济特区,海南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更要大胆改革创新,争取为全国创造经验。我省将通过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数说
今年上半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建立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3张清单
●完成《海口综合保税区外商投资项目限制和禁止类清单》和《海南服务业限制、禁止投资清单》编制和修订
●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省级审批事项由442项,精简为358项,瘦身率达20%,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收费事项,向社会公开涉企行政事业收费项目清单
●全省推行“一张审批网”和共享大数据库,实施互联网申报及全流程阳光审批,实现异地受理、异地审批、全省通办
●全面推行工商、质监、税务联合办理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截至6月12日共发放3182个证书;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相关收费
●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机构,27个中介机构与省级有关主管部门脱钩,取消30项中介指定服务
●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互联网申报覆盖率90%以上
●按照统一交易平台、统一规则流程、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专家管理、统一综合监管“五统一”要求,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初步建成
相关新闻
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静:省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即将公布
“政务中心是行政审批的窗口,从全会通过的《决定》内容来看,我们的任务很重,必须强力推进改革。”今天(22日),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静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接下来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将全力完成几项重点任务。
落实好最大限度的简政放权,“多规合一”下探索“零审批”,清理中介机构、解决脱钩问题,精简审批申报材料,建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探索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各部门、各行业正确履职、落实政府有关规定……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省政务中心责任重,是窗口,也是排头兵。
王静介绍,我省在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中,将利用特区立法权解决法规障碍,应减必减、先行先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再清理、精减一批影响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重点清理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及阻碍海南产业发展的审批事项。同时,省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即将公布,各市县将启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编制工作。
“要提高行政效能,必须规范中介服务。”王静说,将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继续清理、取消影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理收费,取消中介服务机构实施前置服务的指定和委托,打破行业垄断,实现中介活动与行政职能部门的彻底脱钩。
改革让行政审批制度更便民。王静透露,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着力推动网上审批覆盖全省,探索试行异地办理全省通办。全省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在省、市县应用的基础上,向乡镇(街道)延伸。明年,全省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全部使用网上审批系统,推动有条件的村利用网上审批系统开展代办服务,打造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我们还将试行异地办理、全省通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王静表示,政府职能部门管理重心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取消下放后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政府职能部门将创新监管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同时,建设综合的监管体系,解决多头监管责任不清问题。
今年7月,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投入运行满1年,该平台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实现了集中交易、规范交易。王静透露,我省将出台《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规范》,对交易范围、交易规则、交易流程、交易服务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在放权上求实效,在审批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王静说,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省政务中心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改革取得新成效作出应有贡献。
海口工商推行“三证合一”改革
企业申请审批提速一个窗口三天办结
“到海口投资,以前至少要跑几个部门花上个十天半个月,现今一个窗口3天就办结了!”今天(22日)上午,在海口市政务中心工商窗口拿到“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后,从浙江来进行投资创业的客商郑先生激动地说。
开公司办证是创业者要迈的第一道门槛,以前办证要在工商、质监、税务三个部门间奔走,少则10多天,多则一个月。从5月20日起,对除个体工商户外的新设立市场主体,海口市正式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迈这一门槛没这么难了。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在新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上加载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税务登记证号,不再另行颁发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海口市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三证合一”制度下,经办人向工商、质监、税务部门递交的材料由原来的3套减至1套,申请时间由原来的15至20个工作日缩至3至5个工作日。
部门间接力式的办理方式转变为一站式审批服务,离不开各个部门联动。申请人在设立登记时提交一份申请材料,各部门通过网络实现电子档案的数据共享,实行限时办结,这样的“瘦身”方式,既节约了行政成本,也提高了审批效率。
同时,“三证合一”实现了工商、税务、质监部门的信息共享,在加强税收征管、实施信用惩戒、严格市场退出等方面强化了部门联动,同时形成了监管合力,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提高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协同性。
海口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政府而言,“三证合一”改革是政府“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重要抓手,降低交易成本,优化经济投资环境,势必会提高企业创业活力。同时,“三证合一”还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整合部门资源,统一事后监管;有利于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程序,缩短办理时限,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的不必要干预;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琼海办事不用来回跑一个窗口就办好
审批“一张网”群众更省心
“您的参保证明材料我们已经录到电子系统里了,等市里审核通过后就可以了,过几天我们会通知您。”今天(22日)上午,在琼海市博鳌镇政务服务中心里,博鳌镇中南村村民符美珍与同伴一起前来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办事员官惠洁的指导下,10多分钟内就完成了参保登记。
官惠洁所说的电子系统,便是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电子监察和行政审批系统。此系统以互联网为支撑,通过建立网上审批大厅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远程访问,实现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等诸多功能。
“与以前办手续相比,‘一张网’系统要方便多了。直接办理的业务,一个窗口就能办好;很多待受理的业务,传上电子版的材料就可以供市里审核,纸质版的材料可以另行补交,大大加快了办事的效率,一般业务3到5天就可以办结。”博鳌镇委副书记、政务中心主任杨权告诉记者,为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和提高审批效率,博鳌镇于去年7月率先启用全省“一张网”行政审批系统,到目前运行情况良好,按期办结率100%。
“办事员们耐心又贴心,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手续。”在博鳌镇工作5年的浙江籍妇女洪晋芬,听说初婚一孩生育服务证可以直接在镇里办理,便挺着大肚子来到了博鳌镇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办理。
洪晋芬办理的初婚一孩生育服务证业务,是今年琼海市下放到乡镇的第一批便民服务事项之一。这一批便民服务事项共有42项,涉及农业、计生、司法、规建等23个部门,涵盖内容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农机购置补贴申报、宅基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等。
“‘一张网’系统既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办事,还将网上审批及办事效能监察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依法行政、规范服务、公开共享、高效便民’的政务审批服务新模式。”杨权介绍,这一系统可实现网上办理、实时监督、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对实现行政审批提速、行政服务提质、行政监察提效发挥积极作用,让干部、群众都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