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东之行大家谈】让“一带一路”成为繁荣之路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钟 心
1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将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新一年的外交开局之行就聚焦中东,突显出中国对进一步深化与中东国家关系、加强双边发展的愿望。
习近平主席的此次出访,主要是通过务实和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落实“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来加强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让“一带一路”成为中国与中东国家续写合作共赢的繁荣之路。
从历史上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远隔万里的中国与中东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古代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典范。到了现代,在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牵引下,中国与中东国家互相支持、相互协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敬相爱,成为了值得信耐的伙伴、朋友。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向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致贺信中强调的那样:“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也是在实现共同发展道路上携手同行的好伙伴。”“中国愿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为促进共同发展、增加各国人民福祉而努力。”
如今,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构想逐渐走进现实的条件下,怎么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扩展中国的“朋友圈”,凝聚更大的发展共识,成为中国释放发展红利、追求发展提质增效的路径。中东地区由于地区冲突陷入长年累月的战火之中,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亟需重振,而中国经济的发展经验和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恰好为这一地区国家走上经济重振之路提供了新思路、带来了新良机。因此,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一,加强在优势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而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的主产区之一,石油出口是中东地区的经济支柱。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较大,与中东国家在这一领域可以进一步加深合作,互利互惠,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其二,加强“一带一路”的落地,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中东国家眼中,中国的持续发展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因此,处于“三洲五海”位置的中东,在“一带一路”交汇之处,其更上层楼的发展势必要与中国相协调。只有这样,发展才会结出更大硕果。
其三,加强在文化领域的互鉴,提升合作的档次。 文化,是经济向前的“灵魂”,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融入了文化的发展。“丝绸之路”让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与借鉴,也为提高合作互信打下了坚实基础。因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习近平主席“中东行”,实现了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携手共进,必将开创中国与这一地区国家关系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