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临床用血长年紧张 地贫孩子2周未输血欲写“遗书”

14.06.2015  13:38

      【原标题】海南临床用血长年处于紧张状态

      病人、医生、血站:盼血

      67岁的蒋阿婆做心脏手术缺血,亲属从湖南打“飞的”赶来献血。手术后的她恢复很快,精神也好多了。

      因贫血住院的符先生终于输上血了。

      鲜红的血液对应鲜活的生命。当献血者献出一袋袋血液时,他们所拯救的或许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对于等待者来说,每一袋血液都是一次生命礼物。

      然而,海南临床用血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二区,20多张用血申请单正在焦急等待,这背后包含的正是病人及其家属的痛苦。

      有时,海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夏兰比病人更加着急,更加渴盼血液,“看着病人焦急的眼神,我比他们更紧张、更着急。可如今缺血已经成了常态,常年预警。”

      从病人到医生到血站,血液供应紧张正困扰着一个又一个群体。

      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盼血,这份期盼显得尤为特殊、重要。

      □南国都市报记者敖坤王洪旭文/图

      贫血患者

      等输血等一周即使互助献血也得调配使用

      12日下午3点多,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二区护士站前,一位男子正在焦急的打电话,告诉对方说还没输上血。

      这位男子姓符,今年59岁,来自昌江,他一个人住院等待输血,由于还有200毫升血未输,所以他有些着急。

      符先生说,他患有贫血,经常要输血,不然就头晕、浑身难受。6月1日,他又开始贫血、头晕,老婆就陪他一起从白沙坐汽车到海口;2日下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二区办理住院,并申请用血,幸运的是3日输上了400毫升血,随后病情缓解,但医生说还需要输血。

      再次递交用血申请后,符先生陷入了等待。血液紧张,天天就这样等,等了好几天都没有血,于是医生建议他发动家属互助献血,这样才可能有血输。

      “心里着急,没有血的话,担心回家又发病。”符先生说,他的孩子都在岛外打工,他住院需要输血,孩子也帮不上忙。输完第一次后,在医院等了7天,还是没有等到血。10日,由于家里有事,他老婆就先回家,并联系了3个堂弟到海口给他献血,这是他的希望。符先生说,来了3个堂弟,但有1个不符合,只有2个献血成功,其中一个献了400毫升,一个献了200毫升,总共600毫升。11日中午,他将互助献血单给了医院的,到下午他才输上400毫升血。

      “没有血,呆在这里没有用。不给我输血,我要出院了。”12日下午3点,符先生十分焦急的找到护士,质问他剩余的200毫升用血,申请了为何还没有来,这是他的堂弟为他互助的血,他觉得应该输完再回家,如果实在没有他要办理出院,早点回家了。

      护士无奈地解释,现在用血紧张,互助献血的血也要等调配,建议符先生咨询一下医生。

      在走廊和病房走了几圈之后,符先生才开始在病床上坐下,对记者讲起他为什么焦急?符先生说,等7天才找到老家的人来献血,献了血还有200毫升没用完,找一次人来给他献血,非常不容易,“从昌江坐车到海口,车费、伙食费等都是一笔开销。”

      12日下午5点半左右,符先生的血来了,护士给他输血时,他心里才踏实了,露出了笑脸。他说,“输完血后,他要去吃碗猪脚饭。”

      地贫家庭

      两周未等到输血孩子欲写“遗书”将玩具送人

      “一袋袋献血就是我孩子的生命。”6月12日,在海口八灶街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48岁的符影一边用手擦掉眼角的泪水一边说,“要是哪天输不上血了,我的孩子也就没了。”

      符影的小孩叫文贤,今年14岁。文贤1岁多的时候查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这种病必须依靠常年输血才能维持生命。正常情况下,小文贤每个月必须输两次血,一次400毫升。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符影说:“如果不输血,孩子的嘴唇、手掌、脚底板就会变得异常苍白,甚至陷入昏迷。”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今年年初。那时正是全省血液供应紧张期,很多择期手术都不得不停下,等待血液。

      因为缺血,符影要提前好几天去医院排队、挂号,填写输血申请单。可这次一等就是两周。

      那时,符影每天去医院输血科守着。碰到护士就问“现在有血不?”护士摇摇头,符影也不走,在旁边站着。符影觉得,“医生、护士,总是看你在这里等血,知道你着急。等一有血了,他们就会优先考虑你。”

      等待中,小文贤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一天上午,躺在病床上的小文贤把符影叫到了床边,“妈妈,我知道我这下可能是不行了。”

      今年14岁的小文贤个头不高,可“他心里什么都明白”。

      符影摸着孩子的头,安慰说:“没事儿,等一下就能输上血,输了就好了。”小文贤说:“妈妈,我要写‘遗书’。你教我写‘遗’字。等我走了,我要把玩具给我的朋友,一些就留给你。”幸运的是,那天下午,医院终于送来了血液,小文贤再次渡过了难关。

      6月12日,再次回忆起那一幕时,符影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心中一片酸楚,符影不知道孩子还能逃过几次这样的情况。

      现在,全省临床用血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排队等待,似乎成了常态。此外,每一次输血都意味着互助献血。可符影由于贫血无法献血,丈夫邓和政由于高血压也无法献血,“亲戚朋友都找了去帮忙献血,可十几年,都靠这10多个亲戚,也不行啊。”

      在八灶这间简陋的出租屋里,墙壁上挂着文贤读幼儿园时获得的奖状。符影说:“我要养他,让他活。可我不知道怎么办。”在符影心中,对血液的期盼,就是对孩子生命的期盼。

      六旬阿婆:

      手术用血紧张4个外孙从湖南“飞过来”献血

      5月27日,67岁的蒋雪梅阿婆住进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经诊断为心脏瓣膜病,需要做二尖瓣生物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医生说,心脏瓣膜就相当于心脏里的一道“阀门”,心脏瓣膜病就是说这道“阀门”坏了,需要换一道门。

      “各级手术准备完善了,但血源紧张,没有血,开不了刀,救不了命。”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曹医生说,向医院申请用血后,同时也建议患者发动家属互助献血,这是不得已的办法。

      蒋阿婆是湖南省永州市人,她育有7个儿女,其中有5个孩子在海南,都安了家。“知道我需要用血,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都纷纷去献血,但除了两个儿子外,其他的家属都太胖,过不了关,献不了。”

      “求不来血,我心里急,儿女也着急,没有血这条命就没了。”蒋阿婆说,当时她都不抱希望了。

      “心里着急啊,我的血不合格,不能用,姐姐的也不行。”儿媳陈女士说,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打电话回湖南老家,叫了4个外孙来海南献血,给他们买了飞机票,婆婆手术成功的第二天,他们才飞回去的。

      蒋阿婆说,打“飞的”来海南的4个外孙,只有2个符合条件,献了血,其他2个不符合条件,也献不了。

      “花了很大的周折,找了很多人,最终有4个人献了血,每人都献400毫升。”陈女士说,从5月27日到6月3日,8天时间才找到1600毫升血,这期间忙得焦头烂额,实在没有办法了。

      曹医生说,蒋阿婆要做心脏手术,可能出血会比较多,这点血是远远不够的,但考虑到阿婆的手术紧急,手术前也调配了一些血过来。6月4日,备血、完善、检查都做完了,当天才做了手术,总共用了10个单位的红细胞、12个单位的冷沉淀,和1400毫升的血浆。

      陈女士说,婆婆手术用血5800毫升,而他们家属献了1600毫升,其余的4200毫升都来自于爱心人士的无偿献血,非常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救了婆婆一命。

      手术后8天,蒋阿婆精神好多了,伤口还有一些微痛。如今,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外孙从湖南打“飞的”到海南献血,“也许我的一条老命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