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要练习信任社会 摒弃敌意
中新网8月13日电 台湾《旺报》13日刊文分析称,预期自己成为下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几乎走完了最后一里,剩下的路是她自己的内心路,她需要克服长期以来对社会的不信任,才能成为一位在理想上发散热情的领导人。
文章摘编如下:
任何人对社会不信任,至少有两个来源,一是个人成长过程中能否得到充分的照顾,克服对生命的恐惧。二是判断社会对自己的愿望是否包容。后者似乎有蛛丝马迹显示,蔡英文抗拒社会探究她的想法。
蔡英文对自己想法或愿望的保护,与李登辉显然不同,李登辉展示的是忍术,在拥有权力之际,他的主张会毫不保留地倾巢而出,因而隐忍不是人格特质,而是战略战术。然而,蔡英文隐而非忍,她似乎根本没有意愿采取开诚布公的交往方式,对她而言,交往不在于影响对手,而在于衡量对手对自己的用处。
由于在出发点上就已经假定,社会是有敌意的,因此蔡英文的沟通首先在避免冲突,这部分说明她回避公开提出立场的风格,她显得冷漠,无法如其他政客会借酒装疯拉近关系。不论拉关系或请托,她都拙于言辞。如果记得当年她向苏贞昌请益时无话可谈的窘境,便可一目了然。
蔡英文不与人在思想上交锋,不代表没有立场,而是反映了某种讲也没有用的直觉,可见她对社会果然是不信任的。她屡次要求对手在各种问题上取得共识,就是迂回表达自己的看法未受尊重。更重要的是,如果沟通不能化解歧异,就表示双方的差异是根本性的,她自己是不被容忍的。
她直觉上已受制于不可化解的歧异、不可表达的愿望、不可信任的社会,以至竞争手段更仰赖幕后,政策风格更倾向围堵,动员风格更偏好网络。“统治者”在情感上害怕“统治对象”,对不同立场就难以收编。要是自己阵营出现杂音,她在情感上将更难容忍。
因为不信任社会所造成的性格,有两种方式加以化解,一种是透过社会的拥抱来展现绝对的包容。这需要亲爱宽松的社会氛围,台湾似乎完全无法提供。而蔡英文身居领导地位,周遭更加险恶,要从社会的绝对包容中,逐步敞开心扉,等于缘木求鱼。
第二种方式是自我治疗。这是需要透过环境的营造,让自己对陌生的对象甚或敌对阵营发挥爱心,从自身发挥爱的力量,看到对方的积极回应,从而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可以得到信任的对象。这是靠蔡英文自己有意识地练习,不间断地实践才有可能。
人民仰仗超越遭政治撕裂的社会,这是蔡英文当选之后的最大挑战,而不是她终于可以置之不理的困扰来源。过去要整合社会,李登辉诉诸思想改造,陈水扁靠利益交换。他们都失败了,也让蔡英文裹足不前。不妨试试有意识地发挥爱心,与陌生、敌意的社会相互治疗。(石之瑜)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