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股份制”菌菇撑起“脱贫伞” 453户贫困户领88万元分红
6个村集体经济、4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喜领分红款88万余元
“股份制”菌菇撑起“脱贫伞”
琼中“三变”改革走出产业发展新路
6个村集体经济、453户贫困户喜领分红款88万余元。
距离年终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家住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什运村委会方根村的贫困户王传进,日前却早早从琼中龙源种养专业合作社领到了1440元的分红。这是去年年底他与什运乡6个村集体经济、4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抱团发展后,领到的第一笔分红。
“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股东”,得益于当地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靠着在废弃厂房里种植秀珍菇,贫困户入股扩大规模,如今琼中龙源种养专业合作社不仅撑起贫困户的“钱袋子”,更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路。
废弃厂房变身食用菌种植大棚
8月26日上午,在琼中什运乡什统村委会道妙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技术员穿梭于一排排的菌袋间查看秀珍菇的长势,工人们则忙着将探出脑袋的菌伞一朵朵摘下。眼下正值食用菌产销两旺的季节,一朵朵鲜美可口的小菌伞在装袋、打包、灭菌后,将被销往全省各地。
长期以来,因受气候、技术条件限制,海南市场上的食用菌类几乎一大半都是依赖岛外输送,一方面影响了食用菌的新鲜度,另一方面使其成本增加。“海南对食用菌的需求量很大,但却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化种植,我们也是瞅准了这一市场空白。”基地负责人王志平告诉记者,他经过多地考察后发现,海南山区的气候冬暖夏凉,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
2017年年底,琼中龙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在什运乡乡委、乡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成立。将村里废弃的厂房改造成食用菌种植大棚后,第一批菌棒也随即正式入棚。“当天采摘后,第二天就能送到海口各大商超,让消费者吃到又便宜又新鲜的菌菇。”王志平告诉记者,从岛外收购一斤食用菌的价格在10元左右,可道妙村生产的食用菌每斤收购价仅需6-7元,便宜近一半的价格优势也让他们的食用菌一经面世便备受追捧。
抱团入股撑起贫困户钱袋子
虽然食用菌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往的发展经验告诉王志平,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和模式才能壮大产业。与此同时,食用菌投产周期短、经济收益快的产业优势也让不少贫困户跃跃欲试,这不禁让双方一拍即合。
得益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来自什运乡的4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获得政府发放的3000元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入股,6个村集体经济也相继加入,让琼中龙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共吸纳到产业扶持基金704.9万元。
经过几个月的抱团发展,目前合作社已完成投产菌包39万包,累计出售食用菌21.4万斤。这也让“股东”们很快领到了他们的第一笔分红,共计88万余元。“菌菇卖得好,这也意味着我们年底的分红少不了。”来自道妙村的贫困户吉翠南坦言,除了“坐等分红”,附近村庄的不少贫困户还会选择在农闲时过来帮忙出菇、浇水,既能拿到工资,还能近距离学习到食用菌的生产流程,可谓一举两得。
大量人手和资金的引入,为贫困群众们撑起脱贫大“伞”的同时,也让琼中龙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得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目前海南食用菌的市场需求量可达每日35万斤,这也意味着合作社每日1万斤到1.2万斤的生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王志平介绍,下一步,扩大规模后的合作社将争取每天向市场供应菌菇达4万斤,若以每斤收购价7元、每包菌菇产量2斤来算,年产值预计将达8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