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 惹不起躲得起

17.02.2016  19:42

 

药物不良反应  惹不起躲得起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刘治军(健康报      2016年1月14日)

  编者按

  “是药三分毒”,但每个人又都离不开药物。面对纷繁复杂的药名,有多少潜在用药风险?有多少人不看说明书,或根本看不懂说明书就稀里糊涂地用药?形形色色的药物剂型,不会使用,等于无效;而错误使用则会带来危险。安全用药虽是老生常谈,却仍然有人误用,有人盲从他人经验,有人跟风广告用药。所以,您需要一位值得信赖的安全用药指导药师。近期在北京市科委的资助下,由北京医院主任药师刘治军主编的《“”想治病须谨慎》一书出版。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专业的药学知识以“药师答疑解惑”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帮助大家消除疑虑,更加科学地用药治病。

  不良反应是药物的普遍特性。根据治疗的疾病不同,根据可替代药物的多少,我们对不良反应的容忍度也不同。比如,对于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为了战胜病魔,延长生命,即使肿瘤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大,患者也必须忍受。而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绝大多数疾病的治疗,有种类丰富的药品可以替代使用,因此,当服用某种药物产生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时,患者不必忍气吞声,惹不起躲得起,可以换其他药物。

  两种情况不能马上停药

  药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和皮疹(躯干和四肢部位的红色疹子,一般呈对称分布),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立即停药,把剩余的药物保存好,尽快到医院就诊。

  原则上,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应该停药,但是有两种情况需要权衡利弊,谨慎行事:一、立即停药可能有风险。如正在服用的是抗癫痫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癫痫发作,或者正在服用抗排异药物,一旦停药可能引起器官排异等。这种情况下要和医生、药师取得联系,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再停药。二、不良反应的危害远远小于治疗收益。如肿瘤化疗治疗中,患者出现手足部位的皮炎、脱发等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要坚持治疗,因为脱发、皮炎与挽救生命相比是可以容忍的。

  当心药物“偷走”睡眠

  临床上有多种药物能影响睡眠,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使用下列几类药物可能加重失眠。

  喹诺酮类抗生素(即“××沙星”类)。这类药物可以阻断中枢神经的抑制性物质的作用,反过来就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躁动、兴奋和失眠,老年朋友应该慎用。在静脉点滴这类药物时,应避免下午或晚上用药,建议在早上输液。

  茶碱和咖啡因等兴奋中枢的药物。茶碱和咖啡因(感冒药中就可能含有)都能兴奋中枢。老年人因为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而必须应用茶碱(或氨茶碱)时,应该在早上使用,并在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泼尼松等,在应用大剂量进行冲击治疗时,患者往往表现出兴奋、躁狂,甚至引起精神、神经方面的异常(如精神痛发作),也容易造成失眠。

  利尿降压药(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晚上服用这些药容易导致频繁起夜,让本来睡眠质量不高的老年人很难睡个好觉,因此不宜晚上服用。

  药物可能是便秘“帮凶

  在导致便秘的众多原因中,药物也许是老年人便秘的罪魁祸首。容易引起便秘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一、可减弱排便意识的药: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可抑制肠神经及排便中枢,影响排便反射,引起便秘。二、减缓肠蠕动的药:抗过敏药,抑酸、抗酸药,阿片类药,抗胆碱药,抗帕金森病药都能减缓肠蠕动,让粪便在肠中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变硬,增加排便困难。三、抑制肠壁细胞黏液分泌的药:钙拮抗药类,利尿药,解热镇痛药能抑制黏液分泌,让肠道变干,粪便表面失去润滑,引起便秘。四、可使粪便变硬的药:含某些金属的药物如硫酸钡、钙剂、铁剂、铋剂可在肠道中与不能吸收的物质结合成不溶性的固体,让粪便变得坚硬,难以排出。五、某些“泻药”:某些清肠、减肥类“泻药”常常含有大量对肠胃有强刺激性的成分,长期服用会造成肠道平滑肌的萎缩,影响其蠕动能力,从而逐渐丧失正常消化和排便的功能。

  久服“铋剂”或可中毒

  在针对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医生往往会选择胃黏膜保护剂,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各种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复方石菖蒲碱式硝酸铋、复方铝酸铋、胶体次枸橼酸铋等药物。医生在给患者开铋剂药物时,医嘱疗程最长不超过4周。而有些老胃病患者可能一开始还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但时间一长,难免久病成医了,会自行到药店买这些铋剂,连续服用可达几个月甚至一年。殊不知,久服铋剂是有中毒风险的。

正常情况下,铋剂类药物形成的不溶性胶体沉淀很难被消化道吸收,微量的铋吸收后主要分布在肾、肝组织中,以肾脏分布居多,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铋剂不能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铋类药物,可能造成铋在体内的蓄积,引发铋中毒、脑病症状、尿毒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