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大茅村:16家合作社助力“脱胎换骨”

26.01.2021  10:57

  记者 徐慧玲

  一个村庄的发展体现在哪里?在村庄产业的日渐兴旺中,在村民们的十足干劲和幸福生活中。1月24日下午,海南日报记者跟随三亚市吉阳区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正才在村里逛了一圈,这个美丽乡村的发展新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这番景象,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大茅村党建专干高金说,以前,大茅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导致村里各项工作难以推进,而相邻的中廖村已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大茅村靠什么实现“脱胎换骨”?这不禁让记者好奇。

  在记者的疑问下,高正才领着记者来到村里的麦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开铁门,一株株龙眼树枝繁叶茂,林下养殖了上千只鸽子。

  “合作社有近200亩的林地,种植芒果、槟榔、龙眼等经济作物。去年槟榔价格好,售价每斤20元以上呢。”合作社理事长麦永良说。当问起他家这几年的变化时,麦永良朝不远处新盖的楼房比划了一下手势说:“这是我的新家”,笑容里满是喜悦。

  麦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正是大茅村经济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在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带领下,大茅村党组织鼓励党员带头创业,发展优质合作社,带动村民创业、就业,村里发生了巨变。

  今年60岁的高正才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上世纪80年代靠率先种植养殖成为“万元户”,也是村里成立合作社第一人。其成立的沙塘玫瑰花种植农民合作社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亩扩展到120多亩,还带动周边23家农户和5个合作社发展玫瑰产业。

  有了成功的探索,大茅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宣传产业帮扶、贴息贷款等政策,激发了农户发展产业的热情。“全村先后成立16家种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每人每年6700元增至2019年的每人每年21000元,越来越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言语间,高正才一脸的自豪。

  在村里,记者见到不少外地牌照的汽车。高正才说,他们大多是来旅游的。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个名为“大茅远洋生态村”的庄园,不禁被眼前这一派现代庄园景象吸引:不仅有4个现代化智能生态瓜菜大棚,还有房车营地、户外拓展基地……

  大茅远洋生态村项目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开发建设,村民将闲置土地、房屋交由企业改造建设并享受分红,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符壹叶在大茅远洋生态村从事线上推广工作,她是从大茅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这几年村里发展很快,就业岗位也更加多元,吸引了不少像她一样的大学生回乡就业,“有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主动回乡谋划着办民宿。

  “年轻人见识广、脑子活,更重要的是能带回新的想法。我老了,村里的事情还得靠年轻人接力。”高正才笑呵呵地说。说起今后的打算,他说:“村里正在和企业洽谈,打算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创业产业基地。不过现在才80%的村民签字,要全部签字才能做。

  采访接近尾声,看着慕名而来的的游客,高正才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容。他身后的庄园里,芒果花一簇簇绽放,“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几个大字矗立其中,格外醒目。

  (本报三亚1月25日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