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选今天投票 将影响是否退出欧盟

07.05.2015  23:04

5月7日举行的英国大选更像是一个“万花筒”,将引发人们一生中最难以预知的一场竞赛。东方IC 图
    英国大选投票在即,选情仍十分胶着。
    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和工党领袖米利班德为入主唐宁街,一方面竞相讨好选民,一方面互相拆台揭短。英国选民举棋不定,旁观者看得不亦乐乎。本次英国大选之所以引发媒体热议和全球关注,是因为大选的影响已超出英伦三岛的范围,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答案都和本次大选的结果息息相关。
问题一:联合政府成为英国的政治常态?
    近年,英国政治“碎片化”现象加剧,“一党揽政”的局面难以维持,2010年出现了二战以来的首个联合政府。1885年以来,英国一直采用“胜者全取”(First-past-the-post)的选举制度。这一制度遏制了小党的发展,对大党有利。比如,在1951年的大选中,工党和保守党共赢得97%的选票,议会下院中不属于这两党的议员只有6名。这就造就了一党单独执政、两党轮流坐庄的局面。
    随着英国从基于职业和阶级的封闭社会向更多元也更碎片化的社会转变,英国选民开始背叛传统的大党,把选票投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之的“造反型政党”(insurgents)。
    在这次大选中,主张苏格兰脱离英国的苏格兰民族党(SNP)、要求英国脱离欧盟的英国独立党(UKIP)、希望英国和欧洲摆脱“超级资本主义”的绿党表现抢眼。其中,英国独立党在去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成为席位最多的英国政党,本次大选虽未必成为“造王者”(King-maker),却绝对是“挖墙脚者”——2010年保守党的支持者中,已有十分之一转向独立党。苏格兰民族党虽输掉了去年的统独公投,但赢得了极高的人气,今年大选它将全面抢夺工党在苏格兰的地盘,有望取代自民党成为第三大党。
    英国《金融时报》形象地将这种多党混杂现象称为“万花筒”:英国政治通常被涂上两种颜色,即工党的红色和保守党的蓝色。但今年5月7日举行的英国大选更像是一个“万花筒”,黄色(苏格兰民族党)、橙色(自民党)、绿色(绿党)和紫色(英国独立党)都加入其中,引发英国人一生中最难以预知的一场竞赛。
    目前胶着的选情让人们预感,工党和保守党的得票率总和可能低于70%,再次出现联合政府的可能性极大。未来,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组阁,来自小党的支持都非常关键,英国政府的内外政策一定程度上会受小党牵绊,“政治稳定”的美誉将大打折扣。
问题二:苏格兰会再次举行独立公投?
    苏格兰民族党领袖斯特金在4月的辩论中已经暗示,不排除于2016年再次举行苏格兰独立公投的可能。如果苏格兰民族党在本次大选能够赢得40个以上议席,将是1922年爱尔兰独立以来,首次有数量众多的、主张地区独立的议员进入威斯敏斯特。这意味着苏格兰民族党已经向伦敦进军,成为英国议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会对英国的国家治理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斯特金已多次表示,如果出现“无多数议会”(hung parliament)局面,将全力封阻卡梅伦、助米利班德实现首相梦。如果工党在苏格兰民族党支持下执政,就必然要考虑该党诉求,向苏格兰下放更多权力。而这无疑又会巩固该党在苏格兰的优势地位。这将导致民主选举制的一个悖论:通过合法选举产生的政党制定出导致国家分裂的政策。急于瓦解工党—苏格兰民族党联盟的卡梅伦一再警告这种危害,他说:“苏格兰民族党企图分解联合王国……它将改变政府的政策走向。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前景”。客观而论,2007年以来苏格兰民族党执掌苏格兰政府的经历表明,它更多采取的是中间路线,首要目标是高度自治而非完全独立。
问题三:英国会留在欧盟吗?
    近年,英欧关系持续紧张,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安抚党内疑欧派,同时为与独立党争夺选票,承诺若自己赢得连任,将就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举行公投。5月3日,卡梅伦再次明确表示,在2017年以前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公投是他的底线。英国独立党领袖法拉奇则主张英国现在就脱离欧盟,称花两年准备公投简直是“浪费时间”。
    若卡梅伦能够连任,退欧公投就不再是一种权宜之计,得进入“动真格的”的操作阶段。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反对卡梅伦的公投主张,但也明确指出,今后任何涉及将英国主权权力向欧盟转移的个案,都需要全民公投的批准。相对于希腊一旦退出欧元区,英国退出欧盟造成的震荡将大得多,后者将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洲资本市场构成真正的威胁。在面临希腊债务危机、非法移民增多、恐怖主义形势严峻、俄罗斯—乌克兰冲突久拖不决等多重挑战,欧盟国家深知保持团结的重要性,因此都密切关注英国大选的进展。
    当然,即使卡梅伦推动了公投,事情也未必像想象的那样糟糕,可能的情景是,保守党中的挺欧派、务实派与工党、自民党一起游说民众留在欧盟之中,最后英国人通过选票选择留下。
问题四:英国会陷入“孤立主义”?
    布莱尔任首相时期,英国追随美国东征西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驻军一度达到5万人。卡梅伦也曾表现出对“自由干涉主义”的偏好,如2011年与法国联袂军事干预利比亚,推翻了卡扎菲政权。似乎本届政府的对外干预行动也就这么“灵光一现”。2013年8月,由于议会反对,卡梅伦政府放弃了对叙利亚政权的军事打击行动。2014年以来的乌克兰危机中,英国主张强化对俄罗斯的制裁,但更多的是“退居幕后”唱高调。当默克尔和奥朗德赴明斯克斡旋时,卡梅伦造访了一个选区。
    其实,卡梅伦并不甘心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配角”,只是有心无力,毕竟英国海外军事行动的能力已大幅下降。BBC记者马克·厄本(Mark Urban)写道:2011年的利比亚冲突表明,“出动6架轰炸机基本上就是皇家空军远程打击能力的极限了”。英国的军费开支在过去五年中萎缩了25%,占GDP的比重很快将低于2%——卡梅伦甚至希望将一部分情报支出算作国防开支,以从账目上实现北约规定的下限目标。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卡梅伦会面时明确表达了关切,称削减军费会让英国成为美国“不太有效的盟友”(a less effective ally)。
    从各党的竞选纲领看,工党和保守党都无意在上台后增加军费开支,苏格兰民族党则反对更新现有的核威慑体系。难怪《华盛顿邮报》指出,“英国下届政府是什么样子,人们可以想象出七八种可能性。而对华盛顿来说,没有哪种可能性是好的”。
问题五:中英关系会受到影响?
    美国关心自己的盟友是否还值得信赖,欧盟关心英国退欧是否成为可能,作为与英国经贸合作日益密切的中国,自然关心其大选后的政治、经济政策走向。应该说,不管哪个党上台,重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都会是主流。
    大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是间接的:第一,如果英国举行退欧公投,将引发市场疑虑情绪,冲击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是中国投资者不愿看到的。
    第二,中国资本有意参与英国基础设施项目,但英国的一些重大基建项目还停留在论证阶段。比如,耗资巨大的高铁2号项目(High Speed 2)在英国引发很大争议,该工程一期项目议案虽已提交议会,但预计2016年才能获得议会批准。此外,英国政界就是否建设希斯罗机场的第三条跑道争执不休,相关决定都留给新一届政府做出。
    第三,卡梅伦和米利班德的政策理念和执政风格有较大差别。如果卡梅伦继续执政,预料其将延续务实、重商的特点,如果强调所谓“普世价值观”的米利班德上台,中英恐将经历一段“调试期”。
    本次英国大选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就如同一部悬疑电影,观众只有看到最后一刻才能知晓答案,胃口被吊得十足。而5月8日大选结果揭晓后,观众也许只能找到部分答案。因为最有可能出现“无多数议会”,组阁的谈判还要持续数日。届时,这部电影的字幕上会显示:“未完待续……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