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又绿东海岸 绿枝重铸海防林
被超强台风“威马逊”损毁的文昌市海防林带全面修复合拢
新苗又绿东海岸 绿枝重铸海防林
11月4日,在文昌岛东林场的宝邑作业区,沙地上七八米高的木麻黄迎风摆动,海棠、野生苦楝树和粉紫色的长春花在林木间隙“安家落户”……眼前的这些树,是我省东北部海防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年多前,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强台风“海鸥”相继从文昌登陆,直接导致文昌成千上万亩海防林被损毁,留下长长的海岸“疤痕”。两年多后,经全面的灾后修复造林,文昌市造林20.02万亩、基本完成了90.8公里海防林带的合拢,“受伤”的海岸上,再次绽放出绿色希望。
风灾毁20万亩林木
“那时的海防林像林海,木麻黄的胸径能有十几公分。”作为文昌市岛东林场老职工符奋说。
然而,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从文昌翁田登陆,以中心风力17级的大风,席卷大地。
作为前沿阻挡它的第一道防线,当时东北海岸的沿海防护林带瞬间被“撕裂”,成千上万株林木被损毁。其中,文昌全市因风灾严重受损林木面积达2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
“灾后林区是一片狼藉,近百公里长的海防林带毁于一旦。”文昌市林业局局长洪忠师说,在翁田、昌洒、龙楼、罗豆农场、岛东林场等沿海乡镇和农林场沿线,台风经过之处,幼林成片倒伏。
“这一带的树被刮没了以后,沙土越来越多,一起风就受不了。”文昌市翁田镇湖心港附近明月村委会的村民小陈说。
修复海岸“伤痕”
“我们专门成立灾后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海防林修复工作。”省林业厅营林处负责人蔡兴旺说。作为省林业主管部门,省林业厅把海防林修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开会研讨,向各市县提出修复的基础方案,拟定灾后林业恢复的技术指南,并下达种树指标任务。
海防林的修复,需要人,需要钱,更需要科学的造林方案。
“当时我们一边采伐风倒木、平整土地,一边组织造林。”文昌岛东林场场长张志宏说,林场有8万多亩的海防林修复任务,为了抓紧速度,只要一听天气预报说有雨,大家就赶紧种树。
林场外,各乡镇的修复造林工作也同样铺开。“在各级配套资金支持下,我们请了十支专业造林队,以1200元/亩的资金补贴,让他们来进行海防林修复造林,并管护三年,验收合格后再交由当地各村集体。”文昌市林业局副局长彭修谊说。据统计,文昌全市灾后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生态修复造林资金有1.57亿元。
开深沟、选壮苗、赶雨天、浇水定根、补植抚育……从种植前到种植后,林业部门以科学系统的“种树”流程,保证林木成活率达85%以上,修复海岸“伤痕”。
重筑“绿色长城”
截至今年10月底,文昌全市共计完成灾后修复造林面积20.02万亩,基本完成了90.8公里海防林带灾后修复造林工作。
“现在只是种下了树,后面还要想办法管好,防林火、后期管护等都要跟上。”彭修谊说,由于部分海防林修复地带靠近村庄,刚种下的海防林幼苗,会被周边放养的牛羊采食,影响林木生长,他们在组织护林员进行巡护的同时,也在发动群众加入灾后修复造林和生态重建工作。
在岛东林场的苗圃里,一批插在营养袋里的木麻黄幼苗,整齐码放,在太阳底下晃着绿嫩嫩的叶子。“再过半个月这一批就可以出苗了,现在苗圃里有一百多万株幼苗存圃。”张志宏说,台风过后,他们共培育了约2400万株苗,主要用于海防林和防护林修复造林。
种下一棵树容易,种活一棵树难。下一步,省林业厅将全程跟踪抓好海防林修复造林指导、监督、检查和验收等各项工作。
(来源:海南日报文城11月8日电 记者周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