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和——大漠深处植树人(三)

04.05.2015  17:08

   系列报道《大漠梭梭——苏和》

   (三) 生长

   口导:继续系列报道《胡杨精神 梭梭品格——时代楷模苏和》。在额济纳旗1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只有4%能见到绿色,可见,植物在这里生存有多么艰难。梭梭,被称作是沙漠里的钢铁树种,但是,即便是钢铁树种,要想在大漠扎根也无比艰难。

   正文:

   【现场 苏和 你看,这堆沙至少1米5左右,就这么几棵梭梭,就把这一堆沙固住了,梭梭对这个沙子有很大的防风固沙作用。】

  这种沙地植物叫梭梭,沙子遇到梭梭,就会被锁住,固定下来。梭梭抗旱能力极强,被称为沙漠里的钢铁树种。

  10年间,只有苏和知道,即便是钢铁树种、一株梭梭要活下来有多艰难。最初,苏和三次种梭梭,三次夭折。

   同期 苏和 从吉兰泰(镇)拉的树苗。拉回来以后呢,拉的路程也远,没有专用车,就我们老三菱车后面呢,装20000株苗子。当时路也不好,拉到这当天是跑了800多公里,好多都是让风吹干了,当年我种植这个就是没有合格、没达到标准。

  交了学费,苏和知道了,要保证苗木质量,得有自己的苗圃。第二年,建起苗圃,有了苗,又种。苏和从井里提水,用小车一车车推着浇。

   记者:一车能浇几株苗?

   苏虎庆 苏和小儿子:七、八棵,浇完了就没了。

   记者:就得回去重新拉?

   苏虎庆 苏和小儿子:重新拉。

  3000多株梭梭,一株一株地浇,结果还是没活。因为黑城附近不少地方沙土之下是一层坚硬的胶泥,梭梭根本扎不下根。

   同期 苏虎庆 苏和的小儿子 我们浇那么多以后也都死了。老爷子心也挺凉的。

   记者:几千苗全死了?

   同期 苏虎庆 苏和的小儿子:死了,那个死的真可惜呢。

  失败了两次,苏和继续补种树苗,又是3000株。这回活了,却被偷吃了。

   同期 苏和 有一个晚上,进去这么一些骆驼,骆驼咬上一口,它就往上拔出来。吃完一个,挨着吃一个,我干了一个春天,它一个晚上基本就给我解决了。

  在干旱的沙漠、在生命禁区,每一种生物,都要拼命挣扎才能活下来,水是他们争夺的最重要的资源。骆驼、老鼠要咬断梭梭的根茎,舔那一点可怜的水分求生。

  因为有了那次经历,苏和至今保留着一个习惯。秋天,要给小树穿衣服,把旧衬衫、用坏的床单,剪成布条,一条条裹在梭梭的根部;春天,小树要长身体,他再把布条解开,把衣服脱下来。在苏和的房前,有一株野生梭梭。10年前,苏和刚来的时候,梭梭差不多7、80公分高,因为干旱,奄奄一息,苏和给它浇了几次水,救活了一条命,到今天,梭梭已经深深扎根,长到7、8米高。

   同期 苏和 你活了这一辈子,还是不要把这点时间浪费了。你能做点事情,就给社会、给人民多做点事情。如果到60岁正式退休,不要说10年,就这8年时间什么也没干,一天吃喝玩乐,哪有这么多的树木?我现在考虑呢,我的选择是对的。

   同期 乌日金其其格 苏和的侄女 同龄人都在享受晚年生活,我舅舅也可以享受,但是为了绿化家乡就这样拼搏

  10年了,梭梭扎下了根,苏和和老伴也像梭梭一样,把根深深扎在了家乡额济纳旗的土地上。

  现在,除去冬天没活干,老两口回阿左旗检查身体,养精蓄锐,一年之中其余的8个月苏和和老伴都在沙漠里生活。不久前,儿子的工作也调回了额济纳旗。天气暖和了,苏和天天追着儿子,让他把房前的空地收拾出来,种上沙葱,弄成个菜园子;再把屋后的一块地平整出来,种上沙枣。在他看来,黑城脚下不仅是他种树的地方,也是他晚年的家。

  内蒙古电视台报道。

     编后:梭梭在沙漠扎根,苏和像梭梭一样,也在生命禁区扎下根来,防风固沙,绿化家乡,苏和和梭梭精神品格一脉相承。这不禁让我想到著名作家魏巍的诗《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系列报道《胡杨精神梭梭品格——时代楷模苏和》第四集《不胫而走》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