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日报】海口马路市场为何野火烧不尽?
一、舆情聚焦
6日,《国际旅游岛商报》报道新闻《占道经营卷土重来 海口秀英大道占道何时不再上“头条”?》,新闻中称:每天凌晨3时许,秀英大道上的占道经营情况就十分严重,马路两边都是叫卖蔬菜的菜农,虽然政府在附近有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专门做蔬菜批发。但是,很多商贩菜农却对政府指定的市场并不买账,依旧喜欢在秀英大道上占道经营。
所谓马路市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批个体工商户(相当一部分是无照经营的下岗职工和城市待业人员)和进城自销农副产品的农民,在城区的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慢车道和交叉路口,自发形成的、随意性很大的一些摊点群。其表现形式有:坐商店外经营、占道维修、马路工厂,行商乱摆摊点、沿街叫卖。海口马路市场现象可谓是城市管理的顽疾。通过网络搜索,相关新闻多达一千多条,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马路市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众对于利益的追求是马路市场买卖双方形成的主观原因。进入正规的农贸市场,需要交纳租金、卫生费以及其他种类的管理费用,直接的增加了卖家成本。同时,还要接受相关资质的监管,不比流动贩卖灵活自由。这是催生马路市场的主要原因。而正因马路市场的摊贩规避了中间流通环节,必然在价格上,相对农贸市场具有优势,也就吸引了一定数量的买家,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马路市场供销体系。
其次,城市建设先天不足,农贸市场区位规划不合理。当城市快速发展,城区内购买需求大、商贩多、市场少的漏洞越发的凸显。老城区此类状况略不明显。但是在一些配套设施不健全的新城区。这种供需断裂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也将催生马路市场的形成。其次,一些已经建好的农贸市场,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较于马路市场,缺乏区位优势。
第三,城市意识差,文明素质低。由于马路市场的摊贩多为务农人员,普遍缺乏城市意识、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仍习惯于农村集镇和老城关镇沿街摆摊的旧传统。同时,对于执法和监管人员具有天然的仇恨性。双方难以沟通与和解。
第四,部门不协调,管理不到位。治理马路市场问题,涉及到城建、交警、工商、公安、卫生等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行动、综合整治。但目前仍然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因此,就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检查严了都来管,检查过后都放松;有利的事都来管,无利的事都不管;上班时有人管,下班时无人管;市场乱了有理由,领导批评有责任。
因此,治理马路市场,单纯的封堵只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要根治马路市场顽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必须进行市民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增强城市意识。
二是结合旧城改造,补建一些必需的农贸市场。充分利用现有市场,组织马路商贩进场。在城市的新区建设中,必须把专业市场、特别是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纳入总体规划。
三是改革现有的分散管理、浪费人力、收效不大的管理体制,组建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的综合城管队伍。只有真正做到“疏”“堵”结合,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切切实实提升一个城市的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