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立法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建生产经营项目

25.09.2014  10:56

  经过50余年不懈保护,海南已建立49个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一笔买不来的宝贵财富。海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9月24日二次审议《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案)》(以下简称《修订案》),通过立法,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建生产经营性项目。

  立法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建生产经营性项目

  在当天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副省长何西庆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了我省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情况。全省4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70.23万公顷。目前,全省记录的野生及载培的维管植物共计5860种,主要分布在吊罗山、五指山、黎母山、鹦哥岭等自然保护区,特有两栖动物11种,也主要分布在我省中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内。特别是我省特有的一些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在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种群得到了恢复。

  为保护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修订案》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建设生产经营设施,允许自然保护区存在受限制的旅游开发活动,将其限定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同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的退出机制。

  《修订案》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应限期编制总体规划,完善了自然保护区设立、调整、撤销的程序和要求,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调查区内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的职责,确定了自然保护区调查的主体。同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经费保障制度,加大了引进和培养自然保护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等。

  机构不全经费不足 数万公顷保护区管理人不足10人

  尽管海南省不断加大对保护区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但在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中也面临着不少棘手问题。资金匮乏、编制滞后、林地被挤占、补偿不落实等一系列状况困扰自然保护区,局面亟待扭转。

  就在此次会议召开前,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组成调研组,于今年8月分赴全省10个市县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发现,管理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是其中首要的问题。目前,全省9个国家级保护区都设立管理机构,但人员编制偏少,且没有配齐,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员编制仍是建省前由广东省核定的。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9980公顷,而人员定编仅13名,实际在编人员仅9名;尖峰岭核定的人员编制19名,财政拨款编制仅9名,自筹编制10人。

  23个省级保护区还有6个没有设立管理机构,17个已成立机构的只有少数在编人员工资由财政支付,绝大多数人员工资由保护区自筹。

  17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没有专门机构、人员和经费,成为典型的“三无”保护区。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省里19.8元/亩的公益林保护资金。一些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仅在设立时一次性投入一些开办经费。比如,大洲岛自然保护区1990年建立到2003年,财政仅一次性投入14万元建设了管理站办公地点。

  保护区林地被挤占 区域植被遭受破坏植物生存环境堪忧

  据调查,目前,全省49个自然保护区中,没有编制总体规划的保护区占到43%。已编制规划的自然保护区,在规划实施中也遇到种种困难。有的在编制规划时贪大求全,不切实际,无法实施;有些规划未充分论证和实地勘察,就在地图上圈定,把农民公司承包种植的经济林地也划入保护区范围,造成土地纠纷不断,导致规划实施阻力重重。

  同时,保护区内种植的经济林,挤占天然林地的问题,也是此次反映的主要问题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为推动海南经济发展,政府号召种植桨纸林,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桨纸林直接种进了保护区。有7个自然保护区种植树龄8到12年的桨纸林共计63206亩。保护区内除种植桨纸林外,还种植有大量的加勒比松树。

  调查还发现,保护区内的项目建设,破坏了森林植被,影响了水源涵养,改变了植物生存环境。中部山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有多座水电站,破坏了区域植被。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建设了4个水电站后,原有瀑布已经完全消失。此外,还一些农民侵占、蚕食自然保护区内林地、砍伐林木种植经济林,破坏了保护区内的天然林资源。

  生态补偿不落实 大量林地至今未核发林权证

  在管理方面,调研组也调查发现,管理手段单一,补偿不到位是保护区农民反映的较为集中的问题。一些保护区土地、林地权属不明,难以监管。鹦哥岭与霸王岭相邻的2000多亩土地没有确权。保梅岭自然保护区地跨昌江、白沙两县,现只有地处昌江县的林地核发了林权证,位于白沙县的2万多亩林地至今没有核发林权证。霸王岭取得林权证的林地只有10万亩,还有35万亩未取得林权证,监管遇到较大困难。

  在补偿方面,有些保护区在有的市县占地面积过大,加之生态补偿不落实,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相对突出。地跨白沙县境内的有2个国家级保护区、4个省级保护区和1个林场,面积达107万多亩,占全县土地面积近1/3,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在管理上,调研组发现,全省各级保护区的管理主要是依靠护林员人工巡查的方式进行,手段相对原始,且每位护林员少则巡护2000多亩,多的达5000多亩,巡护面积过大,导致一些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以上的这些问题,最终的渠道都要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予以解决。(南海网记者 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