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的女人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前不久,海口演丰镇北港岛的一位大姐,向我们推荐渔家娘——钟花霞。这位大姐说,钟花霞在家庭突遇变故时,勇敢扛起一个家。为此,我们的记者也踏上了寻找钟花霞的道路。
4月末的北港岛,烈日当头,下午3点,岛上的居民结束了一夜的捕鱼,大都在家中休息、纳凉。可是钟花霞却并不在家。
北港岛南部地势低平,退潮后,大量泥滩裸露水面,同时暴露的还有那些生活在海滩中的鱼蟹螺贝。闲暇时,附近居民就会来这片泥滩捡螺寻贝。
泥滩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锥螺,我们每走一步都好像踏在针毡上。也因为如此,挖螺人大多集中在靠近岸边的滩涂。可是这里并没有钟花霞的身影,我们只能继续向大海的方向走去。
举目四望,茫茫滩涂与天相接、与海相连。谁也不知道钟花霞会在何处。而走的越远,泥滩也变得更黏更滑。
不知道走了多远,不记得双脚费力从淤泥中拔出多少次,我们终于在荒无人烟的泥滩远处,发现了钟花霞的身影。
最大、最好的螺贝,总是在海水还未完全褪去的地方,这里,意味着更丰厚的收获,也意味着每走一步,都要比别人更加辛苦。而钟花霞的作业方式,似乎和其他捡螺人用竹竿探穴挖洞不一样,她的工具是一把钉耙。
钟花霞出生自农民家庭,嫁到北港岛上才开始接触渔家生活。之前一直和丈夫出海打渔。挖螺贝这种活,在他们看来既辛苦又不挣钱,是所有出海的渔民都不屑做的。
那是2014年的7月18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席卷海南东北部,北港岛迎面遭袭,损失惨重。台风来临前,钟花霞的丈夫陈泽健担心家里唯一的渔船被打坏,赶去码头想给渔船挪挪位置。没想到一艘小船被大风刮起,直接砸到了陈泽健的后背。
虽然出院了,可是陈泽健却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出海放网捕鱼了,只能用小网站在浅海中捞些小鱼,一天最多挣三四十块钱。也是从那时起,对挖螺一窍不通的钟花霞,扛起钉耙,像耕田一样,翻开退潮后的泥滩,一个一个寻找着藏在泥层深处的海贝。
因为不熟悉这些海贝的生活习性,钟花霞只能凭借运气,在上百亩的泥滩上,弯着腰,一耙一耙,艰难地摸索前进。
从中午12点一直挖到下午6点多,6个多小时里钟花霞的腰几乎就没直起来。可是辛苦了一下午,钟花霞也才挖到了一小桶。
钟花霞的大儿子去年8月考上本科,本来高兴的事情,却因为丈夫的受伤、渔船的损毁和房屋的破坏,而让一家人愁眉不展。为此,家人也曾劝过孩子放弃,可是钟花霞硬是一边照顾丈夫、修补房屋、一边挖海贝挣钱,带着一家人闯过这个难关。
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两个小孩还在上学,对于钟花霞来说,不管多苦多累,她都是妻子、是母亲、是媳妇,丈夫受伤了,家庭的重担当然要由自己来扛。(+音乐止)眼看太阳西下,估摸着丈夫也要回家了,钟花霞收拾好一下午挖来的海贝,匆匆往家赶。
回到家的钟花霞一刻也没歇着,处理完自己的海贝,又替丈夫处理当天捕来的小鱼。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女儿站在一旁想帮忙,却一直插不上手。
对于家人来说,钟花霞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而对于钟花霞来说,她只是想让家人多休息一会。
离岛的最早一班轮渡是早上5点半到铺前镇的,虽然天空飘着小雨,可还有不少挑着大筐小筐渔家女们,急匆匆的来赶第一班船。钟花霞也挑着前一天自己和丈夫的收获,赶往铺前镇的早市。
下船后,其他渔家女就近在码头的市场卖鱼,只有钟花霞一个人挑着鱼和海贝,继续往前走着。
为了多挣几块钱,钟花霞一个人挑着担子,在漆黑的老街上慢慢的走着,对于别的渔娘来说,下了船把鱼卖给鱼贩就可以回家休息了,而钟花霞一天的忙碌才刚刚开始。
辛苦了一下午挖出的海贝,只卖了26元钱,剩下一些小的海贝和鱼就更难卖出去了,钟花霞只能坐在继续那里等待下一个顾客。而卖完鱼,她还要回家,继续挖螺寻贝,耕耘那片海,耕耘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视频编辑:龙威 文字编辑:于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