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开发区生产自救快马加鞭
管委会积极保电保生产,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
老城开发区生产自救快马加鞭
本报金江7月27日电(记者胡续发 杜颖)位于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海协镀锡原板有限责任公司恢复生产已有两天,但公司值班调度盘明振怎么也忘不了那一幕:台风撕坏了厂区塑钢门窗,主厂房顶棚裂成碎片,电机坑里的积水深达七八十厘米,8条生产线全部停机。
7月18日下午,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文昌登陆,给澄迈县老城镇带来最大15级的风力。“作为海南5个主要工业市县之一,‘威马逊’使澄迈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其中老城经济开发区15家。”今天,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痛心地说。
台风扫过,老城开发区损失严重。区内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厂房、原料和成品等直接损失6.2亿元,基础设施损失0.8亿元,在建房地产工地损失1.3亿元,在建工厂和其他类型工地经济损失1.7亿元。
对于海南省渔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台风带来的损失实在太大了:饲料楼窗破棚坏,2600多吨原辅料废了,养殖场网箱尽毁,鱼儿没了踪影……短短几小时,公司5600多万元没了。
“我们最怕的不是积水,也不是厂房损毁,而是断电。”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翔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荣锋直言,如果不是开发区第二天下午及时恢复供电,库存的4000多吨成品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坏掉,“到那时,损失就更大了!”
刘荣锋担心的,也是开发区许多企业的最大顾虑。
全国最大高档玻璃生产基地海南中航特玻材料公司受台风影响,4条生产线的厂房顶棚裂开,厂区外围设备也不同程度受损。
“18日晚上闪电135次,导致部分电机变频器损坏,产能受到影响。”该公司制造一厂经理韩凯荣说,“幸亏供电部门全力抢修,19日凌晨5点多,电力供应就稳定了。否则,损失可就大了。”
接到防风通知后,开发区管委会协调供电部门重点保障企业用电,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台风登陆后,开发区电力供应一时中断,供电部门紧急加派人手,集中力量抢修,迅速修复工业一线、扶贫线、高新线等核心线路,到7月19日下午,厂区和居民较为集中的老城墟、工业大道、快速干道等重点区域陆续恢复供电。
灾难可以摧毁房屋、设施,却摧不毁人们恢复生产的意志。
18日下午,杨思涛赶赴防风重点镇桥头镇,而澄迈县长吉兆民来到老城开发区管委会,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管委会所有干部职工全部到位,紧急行动起来,组织发动各企业防风抗灾,同时全力以赴转移安置住在活动板房的务工人员。台风过后,近130个项目工地上的板房全部倒塌,而1.4万名务工人员安然无恙。
面对受灾的企业,管委会分成多个工作组深入企业车间、项目现场,积极协调解决困难,帮助受灾企业开展生产自救。
政府的全力支持,坚定了企业恢复生产的信心。
“灾难来了,我们就要面对,埋怨解决不了问题!”刘荣锋很疲惫,语气却透着十足的力量。紧急时刻,公司迅速组织200多名员工,火速转移原材料,封堵厂区大门,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19日天一亮,1000多名员工全部上班,抽去厂房积水,扶起路边倒树,打扫遍地垃圾,厂区基本恢复往常面貌。
目前,老城开发区已有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剩余的3家企业已具备生产条件,即将恢复生产。
短评
政企连心 恢复生产
澄迈老城开发区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向人们传递出温暖的信号:只要政府、企业心手相连,灾后恢复生产就充满希望。
灾后重建必须把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推动生产恢复,只有生产上去了,才能为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稳固的物质保障和更强大的财力支持。
台风给澄迈老城开发区企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开发区积极保障供电,企业的损失会更大。此次灾后开发区供电保障能够收到好的成效,得益于多方的共同努力。其一是澄迈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灾情,在台风登陆前就做好了充足的科学预案。灾情发生后,当地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在抗灾中发挥了带头人和“主心骨”的作用。其二是开发区管委会党员干部执行力强,为企业做好贴心的“保姆”服务。其三是企业主动作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正是政府、企业心手相连,休戚与共,才在大灾之中将经济损失降到最小。
灾后重建中助力企业恢复生产,澄迈“保姆”式贴心服务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