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 你好美》霸王岭篇:猿声啼不住 寻找长臂猿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探秘生态奇观,解析海南生态标签,展示海南生态文明,系列报道《热带雨林,你好美》昨天的节目中,我们领略了霸王岭丰富的雨林资源,而像这样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也为不少珍贵的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海南长臂猿就生活在岭上。今天我们继续深入这片神秘的原始雨林,追寻长臂猿的踪迹。
夜幕降临,刚巡山完的护林员韩文涛带我们,前往距离保护区东二管理站两公里外的监测点。为了明早听到长臂猿的第一声鸣叫,今晚我们要在山上安营扎寨。
现场声:监测小屋里铺睡袋
[(咱们现在上面都都通不上电是吧?)(对,我们这个地方没有电。)]
为了改善护林员的工作条件,如今在霸王岭的长臂猿监测点,已建起了小木屋,但地处山腰,依旧未能通电。当十多年护林员的韩文涛睡前习惯夜巡,最初是为了排解寂寞,如今已经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现场声:巡山
[(哎哟。)(慢点哦,很滑的。)(看树上有什么动物不?)]
在韩文涛看来,这些生活在雨林的小动物和长臂猿一样,都是他们要细心呵护的雨林精灵。
现场声:第一声猿鸣
清晨5点多,我们听到了长臂猿的第一声鸣叫,鸣声类似口哨,嘹亮悠扬。有经验的护林员, 马上能从无数虫鸣鸟叫中分辨出来。
现场:猿叫声
(一般天一亮它就叫了,走咯,走咯。)
朝着长臂猿发出第一声鸣叫的方向,我们循声而追。我们此次要追寻的,是今年6月份刚刚发现并确定的长臂猿新族群,D群,由一公一母和一个数月大的幼崽组成。大约早上7点,我们赶到了距离长臂猿栖息地更近的“三棵树”监听点,等待他们的第二次鸣叫,并再次判断行走方向。
同期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林员 韩文涛
[(它一般鸣叫一次要隔多长时间?)(你要看季节,像这个季节的话大概八点多会有第二次鸣叫。)]
趁着等待第二次鸣叫的时间,韩文涛和他的同事们拿出随身携带的工作本,记录下今天长臂猿鸣叫的时间、方式、方位等信息。
现场声:做记录
[(5点46,没有听到合唱吧?)(没有,独唱。)]
同期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林员 韩文涛
[我们回去(把记录)输入电脑里面,时间长了你只要把这个历史资料翻出来,就可以看到这个月份长臂猿这一群它的习惯,最喜欢活动的区域在哪个地方。]
韩文涛和同事们一周,至少有五天时间呆在山里,追踪长臂猿,为科研调查人员搜集第一手详尽而准确的数据。大约四十分钟过后,我们听到了长臂猿发出的第二次鸣叫,这一次的声音离我们更近了,韩文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山路上奔跑起来。
现场声:韩文涛奔跑追长臂猿
同期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林员 韩文涛
(你要很快的赶过去才能够看得到它,不然的话等他叫停后,林子这么大,就像大海捞针,你怎么找都找不到它了。)
由于D群长臂猿是刚刚发现的新族群,追猿的路线还没有完全被开辟出来,我们时不时被前方坍塌的土方、树干挡住去路。
现场声:摄制组被土石滑倒
[(这个石头你不能靠。)(不行,不行,我要掉下去了。)(那你先回来。)]
而此时,长臂猿的叫声已经越来越清晰,与我们只相隔一个山沟。但由于道路被阻,我们不得不暂停脚步。韩文涛立马作出决定,通知另一组正在附近巡山的护林员先赶了过去。这样的通力协作,是追到长臂猿的最好办法。上午十一点传来好消息,另一组护林员用DV为我们记录下了这段珍贵的视频。
由于长臂猿的行动迅速,生性胆怯,听觉灵敏,护林员在追踪时往往需要保持距离,而要全面了解熟悉一个新族群的特征则需要长达数月的持续观测。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专家在霸王岭确认有少量长臂猿生存之后,一代代护林员就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些雨林精灵。
同期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林员 邹正冲
[像我们爸爸老一辈那些老工人,都是拿锄头刀子砍,(把山路)挖平挖宽一点,像我们(这条路)起码有一米了,就为了监测长臂猿。]
同期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林员 韩文涛
[以前很多专家可能认为长臂猿13只,又是近亲繁殖,可能会(灭绝),说是没有希望了,但是从我们现在来看,希望就有了,因为从两群发展到四群25只。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于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