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强美富一个不能少 产业化经营让农业强起来

12.11.2014  12:56

  “俺们村的暖棚葡萄都是提前上市,价钱远远高出‘冷棚’与‘露天’葡萄,不到1亩地的棚,就能收入5万多块!”日前,河北省昌黎县十里铺乡十里铺村农民于之平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全村基本都在搞大棚葡萄,年产量达2000多吨。

  目前,十里铺乡的大棚葡萄种植面积达2300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同时,该乡大力发展葡萄文化乡村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很多农民“华丽转身”成为农家乐老板或者旅游景点员工,人均年纯收入近2万元,成为全县“三农”工作向“强美富”迈进的一个缩影。

   产业化经营让农业强起来

  昌黎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受土壤瘠薄、干旱缺水、漏水漏肥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土地生产能力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该县根据近山、临海、地多和气候条件等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种养模式向高效种植、特色养殖、海水养殖等现代化农业模式蜕变,逐步形成了葡萄酿酒、海洋产品、红薯粉丝、鲜食甜玉米、特色养殖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涉及企业423家,带动了10万多农户从业。

  同时,县里通过统一规划、统一供应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病治病等措施,扶持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扶持引导,昌黎县农产品生产实现了定向、定量、定质的专业化生产,不仅为农产品深加工创造了基础条件,同时也为农民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强县富农的重要手段,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采取全程跟踪服务模式,一手抓壮大本土草根企业,一手抓引进外地优势企业。同时,100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目前,全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400余家,农业产业化率达65%。其中葡萄酒产业引进中粮华夏等20余家企业,同时建设特色酒庄20个以上。通过优势企业带动,全县葡萄酒产业已拥有15项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目前,昌黎县干红葡萄酒远销到英国、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村面貌改造让村庄美起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身边的环境却悄然发生着变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彻底改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农村面貌,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了硬化农村道路、建设活动广场、加快造林绿化、环卫一体化等一系列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的活动,努力让村庄美起来。

  “以前农闲或者吃完饭没事可做,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嗑,或者打打麻将。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有了图书室,还有了健身文化广场,年轻人可以看书学习,老人孩子也能在广场上遛弯儿、健身。”大蒲河镇黄土湾村的文化活动广场上,舞蹈《辣妹子的爱》正在激情上演。村民母绍贤说,不仅如此,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再也看不见了,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生活在这样的村庄内绝对是一种享受。

  像很多村庄一样,几年前黄土湾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村里环境甚至能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来形容。近几年来,该村将文明生态村创建、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等多项活动有机结合,以“四清四化”为突破,修路、绿化、改水、改厕,还创造性地将村内积存多年垃圾、水质污染严重、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坑塘改造成了村内的一个生态景观。如今的黄土湾村,树木掩映、花草遍布,展现了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乡村美好景象。

  培育特色产业让农民富起来

  建设新农村,发展是核心,产业是根本。只有生产发展了,新农村才能从“纸上蓝图”变为“地上现实”。因此,该县抢抓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契机,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培育高效种植、特色养殖、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鼓起了农民的腰包。2013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多年来,该县坚持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大棚黄瓜、草莓、油桃、葡萄等蔬菜和时令瓜果种植以及甜玉米种植等特色产业,让土地四季生财。目前,全县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9.8万亩,并涌现了马芳营、刘李庄、吴家坨、十里铺等多个高效种植专业村。同时,作为全省畜牧养殖和海水养殖大县,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涌现出200多个特色养殖专业村,带动5万余户农民依靠特色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此外,还面向县内、县外、境外多方拓展输出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让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的梦想。目前,该县“下班忙农活、上班进车间”的“两栖农民”达2万余人,实现了农民增收、民企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