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设施"老龄化"质量排名世界第二十五位
马萨诸塞大道与第四大街交会处的一段坑洼路面。
本报记者 廖政军摄
美国号称是“车轮上的国家”,但近年来其基础设施状况常常遭人诟病,甚至与许多新兴经济体相比也已经产生了明显差距。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基础设施质量排名第二十五位,不及大部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美国《时代》周刊撰文称,美国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状况普遍恶化。美联社则认为,美国有6.5万多座桥梁“结构有缺陷”。
被誉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纽约曼哈顿,城市道路拥堵严重,基础设施普遍陈旧。有当地朋友常常拿纽约地铁开玩笑,说每当地铁列车进站时,犹如一位老人家蹒跚前行,它轰隆隆的声响又好似要发生地震。与此同时,基础设施陈旧也是很大安全隐患。今年3月,纽约一幢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居民楼因天然气管道老化漏气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60余人受伤。
65%的公路亟待整修,25%的桥梁无法满足交通需求
从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山向北,步行不到10分钟就是贯穿这座城市的马萨诸塞大道,如此重要的交通主干道却大多仅有双向共四车道,且不少路面坑洼不平。在这条大道附近一座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萨曼莎·史密森因此苦不堪言,家住马里兰州的她日常上班开车至少需要1个半小时,一旦赶上道路整修,在路上的时间可能会翻倍。
史密森告诉本报记者,糟糕的道路状况不仅耽误时间,也加大了开车出行的成本。华盛顿一家交通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作为大首都圈内的马里兰州的道路拥堵情况严重,且路况较差,一名司机平均每年因此至少额外支出2200美元,其中包括汽油费、车辆运行和维修费等。
像史密森一样对华盛顿及周边道路感到失望的大有人在。记者一位在美国参议院工作的朋友斯科特·雷伯就时常抱怨,华盛顿市内许多路面凹凸不平,且修补得千疮百孔。
白宫最近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在总长2400多公里的华盛顿公路网中,约有95%路况欠佳。事实上,美国全国的基建情况也不乐观。由奥巴马政府下属的国家经济委员会和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共同撰写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分析报告》指出,眼下美国全国约有65%的主要道路亟待维护或重修,25%的桥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
基建投资缺乏的不止是资金,还有行之有效的投资方式
加大基建投资已成为奥巴马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初,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和德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超过美国,为了保持美国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他宣布了一项为期4年、金额高达3020亿美元的庞大基建计划。但直至目前,这项计划仍未在国会通过。
白宫方面指出,过去50年来,美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降近一半,同时指责国会不能及时通过相关法案。另据美国民用工程学会预测,当前美国公共建设开支为1993年来最低水平,美国在2020年之前需要投入大约3.6万亿美元来改善基础设施。
《华尔街日报》刊文称,美国两党原则上都支持加大投资改造基础设施,但“钱从哪里来”的分歧让相关投资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奥巴马政府希望用提高燃油税和取消某些企业税收优惠的办法来筹集基建资金,却遭到多方反对。不仅共和党领袖坚决反对任何增税措施,一些民主党人也不支持奥巴马在中期选举临近时提出这样的措施。
作为美国公路网的主要资金来源,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高速公路信托基金通过征收燃油税来负担全国的公路建设费用。但由于近年来人们环保理念增强、燃油效率不断提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再加上增税在美国属于敏感话题,燃油税已近20年未上调,因而燃油税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使得高速公路信托基金面临较大资金缺口。
7月1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决定向即将于8月底告罄的高速公路信托基金注资108亿美元。但这一拨款法案也仅仅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临时措施,并不能解决远期问题。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普恩特斯等人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基建投资缺乏的不止是资金,还有行之有效的投资方式。报告称,一方面,由于今年是中期选举年,基建问题同就业问题一样,依然逃不开两党政治的选举思维;另一方面,应尽可能降低联邦政府在基建投资上的占比,多提倡公私合营方式来解决投资难题。报告认为,公私合营方式是当前许多国家成功发展基建的经验之一。它不仅能鼓励企业、融资人、普通大众参与投资,与政府共同承担风险和利益,同时也能带动更多产业创新。
中国公司承建金额为4.07亿美元的基建工程
美国全国商会日前发布《从国际到州际:中国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评估》报告指出,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使美国对资源产生迫切的需求,这为中国投资者创造了新的机遇,可以在土木工程、建筑、建设、承包、全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提供资本、货物和服务。
事实上,中国建筑企业已在美国基建工程承包市场上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其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属的中建美国公司扎根美国多年,其工程质量与建设实力已受到当地业界和社会公众的认可。
由中建美国公司承接的纽约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改造工程,历经4年的施工,克服了施工难度高、车流量巨大等诸多挑战,于去年12月按期完工并全线通车。这项承包金额为4.07亿美元的工程是目前美国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单项工程,近日刚刚获得美国《道路与桥梁》杂志评选的2013年十大桥梁工程第三名。
中建美国公司总裁袁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10年,中国建筑企业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获益,整体实力大大提升。通过中国国内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等建设实践,中国建筑企业积累了许多经验,不仅提高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培养了大量人才。当然,中国企业的资金实力也相当雄厚。
目前中国建筑企业在美国基建市场上仍采取传统合作方式,即从事承包、设计和建造等工程。袁宁认为,中国公司应该更多采取公私合营模式,与当地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经营和管理。美国基建市场也应对中国企业的资格预审给予更为公平的对待。
《华尔街日报》近日指出,美国擅长基础设施建设的承包商越来越少,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自身建设的飞速发展,现在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强有力竞争者。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建筑企业在美国基建领域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质量控制、产品安全、法律救济、售后服务甚至政治偏见等。
(本报华盛顿8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