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逃罪证:积压四年无进展 警方不言放弃

30.01.2015  22:30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2015年1月18号早上七点,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刑警大队一中队的三名民警,架着一个双手带着手铐的中年男子,从秀英港海安返回海口的船上缓缓走了下来。这也宣告一宗已经悬了4年的命案,终于告破。
        时间回到2010年11月12号早上七点。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蓝天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府立交桥下方的小花园内,发现一名男性死者。派出所的民警和美兰分局的刑警立即出警赶往现场。
        男性死者的遗体完整,表面上看,没有明显外伤,但死者的上衣,似乎是被人撩起了一半,待法医将死者遗体翻动后发现,死者面相显得比较年轻,初步判断年龄在27-29岁之间。为了确认这名死者的死因,法医立即进行初步尸检。
        依据以上情况,警方判断,男子死前应该是与人进行过搏斗,而面部充血、面色发紫,则可能是遭遇过外力的窒息症状。果不其然,经过仔细勘查,法医在死者的脖子以及面部发现了多处伤痕。
        法医初步判定,死者应该是因外力窒息死亡。而通过死者胃溶液检测,法医也确定了死者的死亡时间。
        案发地,是一个没有固定名字的小花园,位于国兴大道海府立交桥下方,可以说,花园是被四面的马路围挡起来的,且这里离居民区较远,只有在白天的时候,才会有人会到这里来散步。所以,第一个发现死者并报案的,是一位负责日常打理花园的园林工人。当下,警方也只能先通过她了解情况。然而这位园林工人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她是在这天早上六点钟,照常来打理花园,随后便发现了死者。
        看到这里,可能电视机前的您特别想问,死者到底是谁?又是谁杀害了他呢?按照刑事案件的侦破规律来看,也只有掌握死者身份,才能开展接下来的调查。这是警方当务之急需要掌握的情况。可是,想要调查清楚死者身份,却根本没那么容易。
        而死者在现场散落的遗物,只有两串钥匙。没有手机、身份证、钱包等任何可以直接证明死者身份的物品。
        掌握不到死者的身份,就没法掌握他的社会关系。就更别提接下来的排查了。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采集死者的DNA信息,然后将DNA信息输入公安系统DNA信息库,进行比对。但是,假如死者生前没有任何犯罪记录,那么DNA信息库里也不会有死者的DNA采集信息。在目前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警方也只能试试运气。
        得知死者身份信息后,警方第一时间派人赶到蓝小东在儋州的老家,并通过当地村委会的干部,找到蓝小东家人。警方考虑,蓝小东的家人多多少少都会提供一些关于他的社会关系和其它有价值的线索。于是,办案人员打算先找蓝小东的父亲了解情况。在找蓝小东父亲之前,警方还对蓝小东家里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摸排。
        虽然蓝小东大哥在同一天死亡,是因为一起交通事故,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也确实是十分不幸的。而警方接连找到了蓝小东的二哥以及在澄迈的姐姐,但他们同样对蓝小东的死表示出了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他和家人有什么矛盾吗?
        蓝小东的家人反映,蓝小东平常几乎都不在家,一年最多也就回家一次,而且经常在外面小偷小摸,他在外面到底结交了什么朋友,家人一概不知。所以,在他们心里,这个家人似乎可有可无。而这也意味着,警方好不容易掌握了死者身份,却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来不及感慨惆怅,专案组立即调整思路,继续破案。
        专案组再次将侦查重点转移到案发现场。根据初步尸检的情况判断,蓝小东的死因是外力作用窒息死亡。但这是不是第一案发现场呢?会不会是有人在其它地方杀害蓝小东后,将尸体转移至此呢?警方再次仔细梳理在案发现场发现的遗留物品。
        其实,警方在梳理现场遗留物品时,也就是想判断,蓝小东生前与什么人接触过,以及他到底做什么谋生。因为这些信息,表面看上去是单一的,但实质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法医检验,警方确定,蓝小东胃液里所含的物质,包涵啤酒、肉类蛋白质等成分,也就是说,这些啤酒,豆浆都是属于蓝小东的。另外,蓝小东身上的衣物较为破旧,不像是生活比较规律的人。
        这点推断,在警方随后对园林工人的走访中,也得到印证。曾经管理过这个小花园的园林工辨认蓝小东的照片后反应,之前确实看到过这个人经常逗留在小花园,有时候,还看到他一个人在这里睡觉。那么,一个无业的流浪人员,究竟会与什么人产生瓜葛呢?由于海南一年四季,气候温暖,这也成了一些流浪人员选择海南为落脚点的原因。而一些流浪人员,经常会三三两两的结伴,不过,他们之间也经常会因为争抢食物或乞讨来的钱财发生争执。想到这,警方联想到了在案发现场发现的一个遗留物品。
        这个被撕碎的小皮包是谁的?里面装的是钱,还是什么其它重要物品呢?
        从目前仅有的线索来看,警方确定,死者蓝小东应该是一名无业流浪人员,与他接触的应该都是一些流浪汉。那么,杀害蓝小东的人又会是谁呢?
        对于刑事案件的侦破来说,案发现场所有的线索,其实都像是一个会说话的证据,某种程度上,警方在破案之前,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来还原现场。要想掌握嫌疑人的线索,首先要弄清楚,杀害蓝小东的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
        依据这个分析,警方猜测,流浪人员经常结伴搭伙,且互相之间都不是很信任,如果一旦出现利益纷争,难免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蓝小东在生前是否与其它流浪人员结过伴呢?在案发的小公园附近,警方也找到了一些流浪人员,其中一名流浪人员表示,蓝小东确实在这个小花园住过一阵子,但蓝小东为人脾气暴躁,其他人很难与他接触,所以平时,蓝小东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但这个情况也不是绝对的。
        一些被走访的流浪人员告诉警方,与蓝小东在一块的这个男子,他们也不熟悉,甚至连长相都不记得。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他会不会知道蓝小东被害的线索呢?而在梳理蓝小东社会关系的过程中,警方发现,蓝小东不只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
        警方调查了蓝小东曾经参与抢劫的案件后了解到,2005年,蓝小东曾伙同周某以及绰号“亚托”的人一起,在海口市琼山区三角池公园附近抢劫他人财物。后经法院审理,判蓝小东入狱服刑三年六个月,周某和亚托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那么,和蓝小东同时服刑的这两个人,在出狱之后,有没有与蓝小东接触过呢?
        找到的线索,就这样一个个被排除掉了。虽然焦急,但这也不是完全的坏事,因为错误的线索越早被排除,真相的脚步声就会渐渐清晰。可是,杀害蓝小东的嫌疑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对流浪的蓝小东下手?现在又去了哪里呢?明天我们继续破案。
        昨天的破案中,我们讲述道,2010年11月12号,在海口市美兰区海府立交桥下方的小花园内,一名叫蓝小东的无业流浪男子,被人发现死在公园的长椅旁边。身边散落着啤酒,豆浆以及一个撕碎的小皮包。法医鉴定,蓝小东死于外力作用窒息死亡,但经过大量调查后,警方发现的线索却一条一条的被排除掉了。那么,接下来,警方又该如何才能揪出真凶呢?今天,让我们继续深挖,解开谜团。
        转眼,已经是2011年的7月了。负责侦办蓝小东案件的海口市美兰分局刑警大队一中队,在此期间,已经陆续侦破了其它几宗刑事案件。但由于缺乏线索,蓝小东被害一案一直未能有重大突破,这成为一中队民警心中的一个结。
        所以,尽管曾经能找到的线索,都被一一排除,但是民警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一案件的侦办工作,中队长孙祥淞也时时刻刻都在留意和搜集,与蓝小东案件相关联的线索。
        在2011年,办案民警还多次找到蓝小东的家人以及与蓝小东一起参与抢劫的同案犯了解情况,但案件似乎陷入了一个无法前行的僵局,直到2012年。新年刚过,美兰分局辖区就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其中一名涉案人员是一名无业流浪人员,并且,他经常活动的地方就包括蓝小东遇害的那个小花园。
        虽然这一次,也几乎是无功而返,但警方已经基本上能够确定,杀害蓝小东的嫌疑人,就是与蓝小东相识的人,或者说,应该也是一个无业流浪人员。只是,对于具体的刻画,警方却无法再进行下去。
        其实,早在案发时,警方在现场提取到了一些十分有价值的线索,也就是除了死者以外的第二个人的DNA信息。但是,当时警方将这个DNA信息输入到公安内部信息网上比对后,没有结果。这也就是说,杀害蓝小东的嫌疑人,没有前科,在杀害蓝小东后,也没有被采集过DNA信息。而不管怎么样,当时采集到的这份DNA信息,都被警方视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时光飞逝,一转眼,距离蓝小东遇害一案,已经过去了4年多。让办案民警惊喜的是,2015年1月他们收到消息,当年采集到的那份DNA信息,在公安内部信息网上有了明确的比对结果。
        电话里,东莞市公安局的民警说,前段时间在整治乞讨人员时,发现一名流浪汉。因为觉得流浪汉行为举止有些可疑,便按照规定采集了他的DNA。
        东莞警方在电话里说,这名流浪人员,身上并没有任何证件,手机钱包都没有。但,当时这名流浪汉自称名叫何照斌(化名)。
        这个何照斌会不会就是杀害蓝小东的真凶呢?美兰警方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派出三名队员赶往广东东莞。美兰分局的三名刑警到了东莞市公安局以后,了解到,他们采集这名自称叫何照斌的男子的DNA信息是在2014年的11月份,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想要查找这个人的下落,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蓝小东被害一案,在4年后,终于有了突破性的线索。但想要让这个线索真实的浮现,就必须先找到这个叫何照斌的男子。何照斌去了哪里?警方接下来又该如何找到他呢?
        美兰警方在东莞警方的配合下,在东莞市区内流浪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排查形迹可疑的人员。但查找了两天之后,却依然没有任何线索。东莞警方决定,将何照斌的画像以及名字发给全市的治安派出所进行协查。信息刚刚发布出去之后,一个治安派出所便传来了有利消息。
        据民警回忆,当时,他将何照斌送到了广州市救助站安顿。得知这些,美兰分局的三名刑警是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抓获4年前那起命案的嫌疑人,担心的是,如果何照斌真的是杀害蓝小东的凶手,这会不会已经打草惊蛇了呢?
        根据这种情况,东莞警方建议,在不惊动何照斌的情况下,他们先派便衣侦查员,先去广州市救助站打探一下消息,帮助美兰警方确认何照斌是否还在救助站。
        在广州,罗港区救助站,主要是将流浪人员派遣回家的一个救助站。也就是说,何照斌很可能已经踏上了返家的路。美兰警方分析,何照斌应该是有些警觉,所以才想尽快离开广州。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要立即赶到这个罗港区救助站。
        办案人员立即驱车前往广州市罗港区救助站。到达之后,便让工作人员将何照斌带到了一个会议室内。
        三名办案人员没有急于提及关于蓝小东命案的情况,而是开始与何照斌聊起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十分重要的话题。办案人员问何照斌,这几年都去过哪里,何照斌答道,香港、澳门、深圳、上海,都去过。可他偏偏没有提到海南
        何照斌偏偏不提自己来过海南,这让民警更加肯定,何照斌应该就是杀害蓝小东的嫌疑人。但是,如何让何照斌能够交代实情呢?咱们继续破案。
        在交谈的过程中,何照斌开始大肆炫耀自己掌握了很多法律知识,并举了一个冤假错案的例子,以此来告诉警方,不要办错案、抓错人。并说,自己经常看有关法律的书籍和电视节目,他甚至可以为自己辩护。而对于这些说辞,警方只给了他一个回应。
        刚才还给警察大讲法律知识的何照斌,身体瞬间瘫软了下来。不一会,便承认了自己因为钱财与蓝小东发生争执后,将蓝小东杀害的犯罪事实。(转场)2015年1月18号早上,美兰警方将犯罪嫌疑人蓝小东从广东带回海口,并去指认了当年杀害蓝小东的现场。虽然时隔四年,但何照斌对于当时的细节记忆犹新。
        犯罪嫌疑人何照斌交代,自己是湖南人。2010年年初,他来到海南,在一家工地上找了一份工作,但因为太辛苦,就辞了工作,打算再找。因为身上没有太多钱,他便经常在海口的一些绿化带或者小花园过夜。在2010年10月底,他在海府立交桥下方的小花园内结识了同样流浪的蓝小东,两人慢慢熟络了起来。何照斌说,那段时间,蓝小东身上没钱,经常都是他出钱买吃的喝的。案发当天,又是由何照斌出钱,买了一些啤酒和吃的,两人在这个小花园内边吃边聊天。这时,有些醉酒的蓝小东突然问了何照斌一个问题。
        何照斌说,当自己掏出仅有的300多元钱的时候,蓝小东突然上来,要将这些钱抢走。
        何照斌心里清楚,蓝小东就是想抢他的这几百块钱。很快,蓝小东又向何照斌扑了过来,两人又继续扭打在一起,这一次,何照斌将蓝小东压在地上,并把他的衣服撩了起来,裹住蓝小东的头,用力的勒。
        何照斌又收拾了一下桌子上的残留的食物,然后又上前看了一眼蓝小东。
        就这样,何照斌没有对蓝小东进行任何施救,为避免日后麻烦,他跑到了秀英港码头,准备连夜离开海南。
        第二天一早,何照斌买了一张海口到海安的传票,离开了海南。而在逃的四年间,他确实去过深圳、上海等地方,偶尔打工、偶尔流浪,但是他从来不跟家人联系,也从来不适用手机、身份证或者入住宾馆。几年下来,他的潜意识里,几乎要将这件事情已经忘记,直到警方找到他。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就何照斌杀害蓝小东一案,向检察机关进行报捕。何照斌也将等待法律的制裁。
 
 
        (视频编辑:潘家仑    文字编辑:张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