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豆农场防潮堤现46处决口 修复资金成最大困难

18.08.2014  17:53

  文昌罗豆农场山良村附近简陋的防洪堤不具备防大风大浪的能力。
  罗豆农场山良村附近简陋的防洪堤。

  文昌罗豆农场,遭海水倒灌的农田正被抽来的珠溪河水清洗恢复着。群众打理好了家里被毁的物件,开始思考未来。提起台风在他们心里烙下的伤疤和担忧,村民纷纷提到了紧挨着村子的防潮堤。那是一条修建于1950年代的防潮堤,在它服役的日子里,对它的担忧一直没有停止过。终于,它在“威马逊”中彻底溃败,出现了46处决口。海水倒灌导致罗豆农场23个村庄被淹,村民家园被毁,养殖和种植产业遭重创。灾后,对重建防潮堤的渴望,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

  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原本已有的防潮堤重建计划,将因“威马逊”而提速。

   现状: 46处决口临时性修复

  8月12日,文昌罗豆农场山良村,通往东寨港海湾的路上,仍可以看到一处处断壁残垣,扑鼻而来的是被海水浸泡后留下的腐臭味,村民们正忙碌着恢复他们的生活。

  带路的罗豆农场副场长林道禧最近的工作,是每天往田地里跑,他要看着5部抽水机从珠溪河取水,浇到被海水倒灌的1万1千亩农田中,淡化海水造成的影响。“他们都说要三五年才能重新种植,我们希望快点,所以不停灌水。”林道禧说,省里来的专家告诉他们,解救被海水倒灌的农田,只有用淡水冲刷这个笨方法可以用。

  海湾处,“威马逊”中淹没村庄的海水已然平静,防潮堤上,新土覆盖了决口。防潮堤并不宽,堤上到处都是交叉的树枝树干和各种杂物,行走起来异常艰难。

  填土工作从7月20日就开始了,3部挖土机、5部拖拉机,11.9公里的防潮堤,一直持续了十多天才填好。时间紧迫,为防新的台风来袭,他们选择了就近从海边取土。“只能做临时性的,不做的话,随便一阵风吹来就会发生海水倒灌。”林道禧说。

  46处决口,长的达20米,一般的也有七八米,触目惊心的数字。

  “没冲垮的也被打矮了。”林道禧说,整条防潮堤,都在台风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即使在覆土之后,高度也没有之前高了。“不管怎么样,现在决口已经临时性修复了。

  “临时性”一词,让林道禧感到不安。

   回忆: 防潮堤一下子就被冲垮

  所有人都知道毁坏农田和家园的罪魁祸首——超强台风“威马逊”,海水倒灌进村子,4650名群众被困,数不清的家电、鱼塘、牛羊鸡,被海水淹浸毁坏。甚至,人员也出现了伤亡。

  8月12日,50岁的黄良琼已经在海边修了十多天的船了。他一共有两条船,一条木头的,一条玻璃钢的,木头的已经在台风中粉碎了。

  令他觉得庆幸的是,他还活着。那个下午,只要他多犹豫一会,可能就没命了。原来,7月18日“威马逊”来袭时,黄良琼就在离海边约50米的一处小平房里。他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多年了,那天下午,他亲眼目睹了海水怒吼着,冲毁了防潮堤,涌上岸来。“我在这里有鱼塘,一开始我以为没事,没想到海防堤一下子就被冲垮了。

  黄良琼所讲述的决口,虽已被新土覆盖,但仍可以依稀看到受损的严重。“我发现海水倒灌了,就想起在村子里还有鱼塘,想去放水。”黄良琼说。当黄良琼台风后回到海边,才发现房子已在台风中倒塌成了废墟。

  看到敞开的一个个大大的防潮堤决口,让黄良琼感到忧伤。“家里5亩多的农田被淹了,几年都种不了地,养的石斑鱼本来还有三个月就可以卖了,现在都没了,家里的电器也没了。”黄良琼说,这一切,都是海水倒灌导致的。而原因之一,便是这不禁风的防潮堤。

  林道禧同情着村民们的遭遇。“现在的防潮堤只有两三米高,当时的海水高过防潮堤1米,如果是比较高的又硬化的防潮堤,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林道禧说。

   担忧: 使用太久存安全隐忧

  临时性的修复,并不能让附近村民感到放心。“现在台风季节还没有过,即使有条件的,也还不敢买家电,因为担心海水倒灌的情况会重演。”黄良琼说。

  其实,对这条防潮堤的担忧,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林道禧介绍,这条防潮堤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建设标准低,防潮能力差,而另一方面,附近有多个村子紧挨着海边,海拔低的,只有一两米高,危险潜伏。

  黄良琼记得,上世纪70年代曾发生过一次海水倒灌,涌进村子的水有几十公分深,当时黄良琼只有八九岁,看到村民逃跑,也跟着一起逃跑,“但那次没这么涨的这么快。

  住在海边的这十多年,黄良琼目睹了防潮堤发生多次决口。“如果不是那位有钱人捐钱做了一个一米高的水泥防潮堤,这里的海岸,每年要被冲走至少一米。”黄良琼说。黄良琼口中的私人捐建的防潮堤,是在泥土防潮堤的前方靠近海水的地方,水泥浇筑的大约1米高的方形墙体,“大约有1公里长”。

  林道禧确认说,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一位在外发财的同胞捐建的,当时,村民们欢喜雀跃,都帮着一起搞这个防潮堤。“短的浪可以挡住,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只有很短一段。”现在临时修复的防潮堤,并不具备防大风大浪的能力,只能挡住一般的海水涨潮。”林道禧反复说,“防潮堤一定要重建,不做不行了。

   难题: 受制于政策资金只能“临时”修补

  关于重建罗豆农场防潮堤的建议和计划,近年来经常被提起。7月19日凌晨,借着蜡烛指挥救灾的罗豆农场场长林少明对南国都市报记者说,从2009年至今,他已多次向上面打报告,盼能修防潮堤。“一定要做海防堤!”林少明坚定地说。

  但受资金限制,农场每年能做的,只是“修修补补”。“每年都修,都用土来修。哪里有缺口了就填点土。”林道禧说,这种修补,都是“临时性”的。

  2005年和2011年,罗豆农场先后得到共115万元拨款,重修了540米的防潮堤。

  这540米的防潮堤,是水泥的,在这次台风中挡住了海水的袭击。“从底下修上来,两次才修了540米。”林道禧认为,资金问题,是修建最大的难题。由于之前罗豆农场是属于农垦系统的,虽然农垦的领导一直很重视,但都卡在资金这一块。

  从2010年前后一篇“大水袭来不堪重负,农垦防潮堤急需纳入全省统一管理”报道中可以看出,防潮堤修建问题迫在眉睫,而其中的困难,有政策方面的原因。2014年3月5日,“海南省农垦国营罗豆农场整建制移交文昌市人民政府管理协议”正式签约挂牌仪式在罗豆农场举行,罗豆农场正式移交文昌市人民政府管理。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称“文昌预计在5年内解决农场防潮堤、饮水、道路、土地整理等13个民生建设项目……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罗豆农场将在今后的3至5年时间内分期分批实施防潮堤……等13个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3.87亿元。

  行动也在这时开始了。“台风来之前,文昌市政府已经请了机构来做重建防潮堤的可行性报告研究。”文昌市三防办主任符决说,当时已经到现场做了一些测量等工作。

  但,报告还没出来,“威马逊”就来了。

   展望: 投资巨大 只能急的先修

  8月5日,受委托的科研单位到罗豆农场进行调研。据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该次调研,了解台风中海水的最高潮位和防潮堤现状,对之前的规划作出修改。

  台风的到来,促使防潮堤建设的脚步加快了。“如果不加快建设的话,台风来了,防潮堤又会出问题。”符决说,在重建之前,文昌市已计划申请一笔资金用于罗豆农场防潮堤的修复加固。而对于防潮堤的重建,资金仍是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符决说,因为项目投资巨大,保守估计也要上亿元,“要先做好调研,再经过专家评审,上报到省里,再报到中央。

  其实,在更大范围内,海南多地的防潮堤都还面临修建的问题。除罗豆农场、三江农场、桂林洋农场等几个临海农场的情况类似,因为它们的“保护神”防潮堤大多是修建于1950年代的简易土坝,50多年来,历经风吹雨打和海浪冲刷,这些临海农场防潮堤的高度大都被削减,属于低标准的海防堤坝。“海南的防潮堤多是早期建的,建设标准低,在‘威马逊’中受到了很大损坏,需要做的量很大。”海南省三防办副主任陈武说,早些年,一些靠近城里的防潮堤已重做了,但一些偏僻农村的还有很多没有做。“受限于资金,只能按照轻重缓急来做,重的先做,急的先做。

  “争取把它们列入相关的规划,逐一把它们做好。”陈武说。(记者杨金运 实习生谢泽鹏/文 刘孙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