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共享还需共建
为净化网络环境,山西省公安网警持续不断开展了各种网络专项整治行动,最近两年共查办网络违法犯罪案件76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79人,公安网警已经成为确保网络安全的“守夜人”。(《太原晚报》6月3日)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从令人向往的奢侈品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它不但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更成为事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大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互联网安全就成为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往小了说,网络侵权事件会造成民事纠纷带来经济损失,往大了说,谣言和泄密则有可能威胁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因此,如何让法治之光照进网络,为中国6.32亿网民在网络世界轻松畅游保驾护航,确实是公安部门当前面临的重大考验。而山西公安网警交出的这份成绩单一则值得人们为之点赞,二则却也令人深忧:网络安全犯罪案件竟有如此之多、违法者竟有如此之众。
网络世界里的信息是海量的,网络安全的形势也是刻不容缓的。单靠公安网警的力量去保障这个无边无际的虚拟世界的安全,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今年6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依然沿用了“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主题。
共建始于自律。现在“自媒体”正蓬勃发展,微博、微信、客户端,一个都不能少。得益于这些自媒体平台,信息的生成、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然而某些人恰恰利用这一点,编造、散布谣言,引发社会恐慌。在此次山西警方通报的典型案例中,就有犯罪嫌疑人利用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发布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博取关注。所以,网民们在面对一些敏感信息时,应该慎重转发,可以先向有关部门的官方微博账号求证,获得更权威的消息。
共建始于警惕。对于已经习惯了注册账号浏览网站的网民们来说,个人信息泄露一直都是心头的噩梦。而给广大网民带来极大便利的wifi也是暗藏“杀机”,今年的3·15晚会就现场向观众演示了利用wifi窃取个人信息的“魔术”。更有犯罪分子下重金搭建起了“假银行”、“假支付宝”的网站,利用其来进行金融诈骗,让不少网购经验不足的网民损失惨重。在这些案例面前,广大网民要“吃一堑,长一智”,对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多留个心眼,不要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互联网是开放的、共享的,对互联网安全的维护也应该是开放的、共享的。在这个开放、共享的无形的世界里,唯有众人拾柴,“互联网+”才能真正给我们的生活加一点自由、加一点精彩。(特约评论员 周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