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经历“成长的烦恼” 新兴经济体如何面对“新常态”?

07.11.2014  13:25

  中新网海南频道11月6日电 菲律宾《联合日报》、泰国《星暹日报》采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题目:经济观察:经历“成长的烦恼” 新兴经济体如何面对“新常态”?

  中新社海口11月2日电 (记者    王子谦)主题为“走向新常态下的新兴经济体”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11月1日、2日在海口举行。论坛邀请主要新兴经济体智库,交流研讨与经济增长新动力相关的重大课题。

  此次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合作召开。

  来自中国国家相关部委、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德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土耳其、新加坡、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智库的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亚洲开发银行3个国际机构的专家学者等400多人参加了论坛。

  何为“新常态”?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就是普遍出现的增长动力不足、结构性问题凸显,正进入经济增长减速、转型升级压力巨大的新时期。

  有关学者用数据介绍“新常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4年全球增长预期由3.4%下调到3.3%,亚洲新兴国家增长预期由6.7%下调至6.5%。全球经济增长总体疲软,2014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4%,连续18个季度增长减速,投资、消费双放缓,进入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与全面改革攻坚叠加时期。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从两方面看待“新常态”:“表象是从高速经济增长到中高速或者低速增长状态,本质是摆脱传统粗放型高速增长态势,进入高效率、低成本的集约型、可持续的稳态中高速增长阶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区域所所长景朝阳说,新常态的“”,一方面需要进行自我提升,通过科技进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合作,寻求立足全球政经格局的支点,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复苏中谋求福利。

  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研究所所长萨克介绍,土耳其未来将发展重点放在医药业、医疗器械、生物科学技术等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上,同时吸引国际尖端生物技术产业向国内转移。

  杜传忠提醒,发达经济体经济不振,遂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更加重视尖端技术创新能力,新兴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竞争压力,同时其内部缺乏有效的经贸合作组织机制,加之自身体制及创新能力等障碍,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挑战大于机遇。他建议,新兴经济体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构建与新产业革命发展趋向相适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学务处主任斯里桑南分析,东盟目前在建立经济共同体的关键环节遇到困难。内部要着力解决各国间复杂的国际贸易现状,实施统一的对外关税规则;要建立统一市场及市场法,互相承认规则、技术规范等细节;需解决中小企业跨国流动问题及投资和财税政策问题;对外要处理好与区域伙伴的合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中国在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实现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形成7%左右的经济增长新常态,也将给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利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指出,新兴经济体综合考虑结构调整和稳定出口增长的问题,恰好契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内涵和价值。这一区域国家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互补性强,必将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合作领域,为新兴经济体开辟新的世界市场,分享由深化分工带来的效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