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相悖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相悖
中部地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其重要性于海南不言而喻。记者走访了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亚市育才生态区等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发现我省中部地区的许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部地区的农民不砍树毁林就实现了增收。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充分说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相悖。
政府和农民都愿意开发这座不砍树也能富的“绿色银行”,做出个好模式,给子孙后代“乘凉”。全省林下经济涉及的农民有400万之多,占海南农民总数的71.4%,占海南总人口的46.5%。
省政府打算通过发展林苗(花)、林药、林菌、林茶(油茶)、林鸡、林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林畜、林蜂、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旅游等10大重点项目,用5年时间,将全省林下经济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产值达到400亿元,带动400万农民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白沙的中药材益智种植、琼中的粽叶种植、三亚育才生态区的特色竹荪种植,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获得收益,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慢慢走向解决困扰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和“大生态、小产业”之路。
在橡胶价格连年走低的情况下,靠着发展林下经济增收不少,可他们还有一些忧愁。
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琢磨着规模怎么能做大一些、销路如何好一些;赚了点钱的农户琢磨着如何找到更好的种养技术、品种能不能再丰富一些;手里没有现钱的农户也在琢磨,拿什么抵押获得银行的贷款呢?
面对全省3100万亩林地,想让“绿色银行”受益群众更多,还得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山林宝地,使之成为特有品牌和新经济增长点。
摸清市场底牌,利用“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寻找销售,就能让海南的好东西卖出好价钱。
解决企业和农民贷款抵押难、贴息难、融资难,公益林变现难,公益林补偿直补到户难等问题并非易事,这需要政府下到田间、走到地头倾听农户心声,对症下药。
林权管理、争议调处、资产评估、资源流转、林业贷款、森林保险、科技法律服务、信息发布、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下经济建设指导等需求都要提供全方位、系统化、一站式服务,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来源:海南日报 见习记者 王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