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海南儋州的那些民生“红包”
儋州:民生“红包”一个接一个
安居、环保、扶贫等民生工程完成投资逾20亿元,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走进儋州市那大镇保障性住房怡心花园小区,绿树掩映,幽静雅致。“怡心花园里面的绿化、环境卫生都挺好。”该镇居民黄莲妹因右腿有残疾选择了一楼,她激动地说,“我每个月都领取残疾人和低保补贴,一直在享惠民政策的福啊!”
保障性住房项目是儋州系列民生工程之一。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加快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进程中,注重民生取向。儋州市政府汇总数据表明:全市2012年以来推进的15个社会民生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35.06亿元,到2017年底已完成投资20.31亿元。这些民生工程涵盖安居、环保、扶贫产业等,从多方面惠及人民群众。
舍得用“黄金地段”建保障房
随着儋州加快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该市城区不少地段为众多投资商所关注。沿那大城区北部湾大道前行,紧邻国盛路和兰洋路,靠近可容纳数万人的市民文化公园,这样的“黄金地段”,却建起了怡心花园等保障性住房。据测算,这样的地段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而不用于商业开发,仅此一项就使财政减收5亿元。
在“土地财政”和“民生幸福”之间,儋州选择了后者,集中建设怡心花园小区、佳华小区、丰华小区等保障性住房。
儋州保障性住房不仅具有区位优势,而且让低收入者住得起。“以前在那大城区租住2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个月至少要400元租金;现在住进50平方米的廉租房,每个月只需要交50元就行了,6年多来一直没有涨价。”今天,怡心花园小区的住户郑国章感慨地说。
这样的受益者不在少数。儋州市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全市实施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棚户区、双限房、经济适用房等共3027套,计划总投资14.59亿元,现已完成投资8.87亿元。其中,2017年该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完成投资5.1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高达331.8%。
垃圾收集转运项目破解环保难题
今天,儋州市雅星镇生活垃圾转运站第一时间处理了当天收集的垃圾,确保该镇环境卫生。像这样的垃圾收集转运站,该市西北片区共有17个。
面对垃圾围村乱象,儋州近年来大力实施西北片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项目,2018年上半年,这些项目有望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将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运作。
在建设垃圾收集转运站同时,儋州投资8484万元实施各镇污水处理项目,投资5100万元实施城镇水污染治理和排污口整治项目,投资2.38亿元实施松涛水库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除了在“硬件”上增加投入,儋州还注重从“软件”上抓好环境卫生。
2014年以来,儋州每月对城乡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主动“亮丑”,对考核不及格的单位点名批评,相关单位负责人公开检讨并及时整改。
如何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公正?儋州对环境卫生检查行动也进行“检查”,即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每月从部分镇、农林场各抽调一名分管环境卫生工作的负责人,分成3个检查组,对全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交叉检查和考评。那大镇屋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斌说,环保整治和建设让该村变得更靓丽,吸引了省内外不少游客。
夯实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
竹林摇曳,酒菜飘香。今天,儋州市那大镇力乍村“农家乐”又迎来了好几拨游客。“以前村里没把竹林当作‘摇钱树’来利用,现在由于镇里扶持,我们老百姓也当老板了。”村民黄木坤说,在那大镇政府支持下,他在村里开办竹林“农家乐”,引来不少顾客,同时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越来越多的村民得到实惠。“2017年春节前,我从村里的土糖产业上分红1.1万元。”儋州市白马井镇学兰村贫困户唐着旺乐呵呵地说,今年他还打算申请小额信贷养鸭,搞多种经营。木棠镇薛宅村贫困户薛良杰说,2017年种三角梅赚了2万多元,新发展的5亩桑园每年都会有收益。兰洋镇南罗村村民杨文立兴奋地说:“我加入了儋州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时在基地打工挣钱,年底还得到了3000元分红。”大成镇红灯村贫困户符泮五依靠养蛇、羊和种植牛大力,摘掉了“穷帽子”,并被评为该市2017年“脱贫攻坚奋进户”。
系列致富产业正在大面积铺开。2017年,儋州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0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高达253.4%。据儋州市扶贫办统计,全市共实施108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短期产业有种桑养蚕、养鸡、种葡萄等,长期产业有养殖蛇、龟等产业。
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儋州从多方面夯实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表示:“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那大3月26日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