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红色福兴村:全国第一批老苏区村庄
红色福兴村:
全国第一批老苏区村庄
福兴村村口的标志牌,以红旗为底色,直接展示了这个村子的红色背景。
6月27日,竺植墀的儿子竺达环(右)和当年“保垒户”竺达章的儿子竺德承接受海南日报记者的采访。
福兴村里的竺氏宗祠所在,便是当年的三县联络站旧址。
1927年前的3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席卷全国,发展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社会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前所未有,通常被称之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以及全琼各地党组织便在这场革命运动的大潮中诞生和发展了起来。
1927年,琼崖发生“四二二”事变,琼崖革命运动遭到惨痛的损失和失败,但是府海地区的革命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南端的文岭村委会福兴村,村口一面红色旗帜造型的村名牌标志,昭示着其光辉的革命斗争历程。
福兴村自1927年建立党支部——东兴党支部以来,至海南岛解放的23年时间里,一批批党员同志和党外“堡垒户”成员,在共产党领导人的带领和指导下,长期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英雄故事代代相传。1952年,福兴村被党中央评定为全国第一批革命老苏区村庄。
减租反霸运动轰轰烈烈
府海地区历来是琼崖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代以来,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琼崖民主革命的策源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立后,中央局通过广东省党组织派员到府海地区发展党员,使得这里无数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诗篇。
1927年3月,在当时第十六区委书记吴江滋的宣传发动和指导下,福兴村党支部成立,初定名为东兴党支部,后改为列宁支部、卫民支部等。党支部成立后,首先建立了益群农民协会,在杜昌仲、竺植存、吴坤仕等人的领导下,大力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对包办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还召开群众大会,批斗并枪决了反抗农民运动的反动地主杜咸亨。
“当时的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今年90多岁的竺达真老人,是福兴村目前唯一一个海南岛解放前的老党员了,对于当年枪决地主杜咸亨的运动,他虽未直接参与,但是无疑,革命斗争的热潮已成为他孩提时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为捍卫革命初期的胜利果实,有力反击反动势力,东兴党支部还组织了农民赤卫队,发展成员20余人。“有一次,党支部带领赤卫队在坝上村埋伏截击李鸿祯民团,歼敌十余名,缴获长枪12支。不料,同年10月4日,由于李鸿祯、李恩泽等人怀恨在心,带领民团百余人包围了福兴村。危难关头,党支部成员带领赤卫队员奋起反抗,激战3个小时,毙敌十余名,伤十余人,敌溃逃。”
这一段历史,在《琼山县党组织史》、《琼山革命丰碑》等书籍以及竺达辉撰写的《福兴村老苏区革命简述》中,均有相关记载,并且,由于革命的火种在福兴村从未断层,因此,光辉的革命斗争故事在这里历代党支部成员中代代相传。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福兴村党支部全体成员还在村里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交流等活动。该村现有村民82户共328人,党支部成员20余人。
铭记宁死不屈革命先烈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开始血腥镇压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农历二月,国民党反动乡团2次派兵包围福兴村,杀害共产党员竺植廉、竺天奇、杜昌禄、杜世标和革命群众共40多人,烧毁民房34间,并强卖复兴村民400亩水田给文昌沙巷村大地主陈其深,所得款项被民团拿去购买了枪支。
不久,共产党员琼山县委特派员竺达明也被国民党反动派乡团逮捕,押往大坡乡团,敌人强迫竺达明交代福兴村党员名单,但他闭嘴不讲,反动乡团便施用严刑,用木棍打、用火烫、用水灌,致使其遍体鳞伤,门牙还被打掉了,但他坚贞不屈,咬紧牙根,一声不吭。
6月27日上午,记者在福兴
村采访时,今年53岁的竺德柳讲述起竺达明被捕施行的历史,情绪有点激动。原来,竺达明是他的大伯,他还清晰地记得父亲给他讲过,大伯后来被反动派抬上街游行示众时“前额皮肤被剥下遮住了眼帘”的残忍血腥的画面。虽然身心遭受巨大重创,但是游行中的竺达明仍大声疾呼:“打死我达明,今后还会有千千万万个达明!”
今年已70多岁的竺德文的父亲竺达光也曾是福兴村党支部的核心成员之一。1930年至1936年间,上级党组织秘密派来谢保、张长贵、金容、冯公汪等同志到福兴村指导工作,根据党的工作需要,竺达光被派往广州读书,不料读书期间,因闹学潮反对右派学生,被右派学生指控为共产党员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被严刑拷打,但坚决不供认,最后敌人找不到证据将其释放出狱。
回村后,竺达光担任福兴村党支部书记,发展吸收了新党员竺达辉、竺植芹、梁玉英等同志,并将福兴党支部改名为咸标支部(因咸标是当地一名反动地主,用他的名字来命名支部有利于掩护)。直到1936年1月,竺达光在斗争中被敌人发现其身份,经琼定县委同意,他离开海南岛北上,后参加了新四军抗日升为团级干部,1941年皖南事变中牺牲。
秘密斗争建三线联络站
在如今田园风光秀丽的福兴村,56岁的竺德承还指着村里的竺氏祠堂告诉记者,那里曾是琼文定三县开展革命斗争的秘密联络站。
当年,为使琼(琼山)、文(文昌)、定(定安)三县的联络工作顺利开展,党组织利用福兴村东距文昌县地界12公里、西离定安县地界18公里的便利条件,在此建立了联络站,表面上以开小店铺为名,实际暗地里收集、传递党的秘密情报,同时,还派人打入甲子地方天塘湖民团,窃取敌人情报等。艰苦斗争的革命岁月里,共产党的工作得到了当地百姓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竺德承的父亲竺达章是当年的“保垒户”成员,为帮助党员同志传递情报、提供吃住等生活便利条件,他和同村村民们,主动开荒种植、养猪、养鸭等。
1942年,共产党员陈月英、朱月波被捕惨遭杀害。不久,准备出任福昌乡民主政府乡长的竺植墀也被国民党保七团逮捕、拷打。为营救竺植墀,时任党支部书记又是国民党保长双重身份的竺达辉和杜昌仲、竺植桂等人,发动全保的保甲长,带领300多名群众到保七团部(今天的鸭塘村)担保筹款,几经周折,竺植墀才终于被释放出来。
之后,竺达辉又带领当地群众开展了隐秘而又反响热烈的抗丁抗粮斗争。根据国民党规定,18岁至30岁为当兵年龄,竺达辉则以保长的身份到乡政府偷偷将户口本上适龄的青年年龄向上推或向下拉,使得解放前的福兴村被征兵的只有一人。与此同时,通过少报田亩、多报丙丁住户等,教农民拖欠上交粮食,以致福兴村每年每季都完不成粮食上缴任务。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为了“剿共”,准备将大坡、福昌、中税、禄马4乡合并,竺达辉便以假保长的身份,发动各保甲长和群众起来坚决反对,致使国民党合并大乡的阴谋破产。后来,党组织担心竺达辉的安全,决定让他离开福兴村,转移到塔市美德学校当教师,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开展地下斗争。
至解放前夕,在琼崖革命23年的革命斗争中,福兴村共有竺植廉、竺达明、竺天奇、竺植存等10多位党员同志和无数群众百姓为琼崖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十多人。竺德承说,这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相当不易,为传承弘扬他们不怕苦不怕死无私奉献的精神,村民小组正计划修建一处福兴村红色革命文化纪念室,以供后人学习,铭记历史。
分享 评论信息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登录|注册 作者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