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的故事:他送了总理一把桨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东寨港中,有不少渔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们与红树林为伴,以捕鱼为生。而他们与红树林间的故事,要从一把普通的木桨说起。
在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一楼的大厅中央,静静的陈列着一柄木质的船桨。船桨长约一米二,把手旁还缠绕着一条红色的丝带。船桨的主人,是一个已经在红树林边生活了70多年的白发老人,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黄宏远老人。问起这把船桨的特别之处,老人径直将我们带到了红树林。
今年72岁的林市村村民黄宏远老人,在红树林边生活了一辈子。一提起红树林,老人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满脸幸福的回忆。老人告诉我们,因为红树林围村而长,所以村民的童年都是在红树林中度过的。每逢涨潮,孩子们都会三两成群,来红树林中抓螃蟹,抓鱼,不亦乐乎。要是肚子玩饿了,就伸手摘些红树林的果子吃。
老人家说了这么多陈年往事,这跟博物馆里的那柄木质船桨有什么关联呢?
原来,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李克强总理来东寨港红树林视察,而就在那时,黄宏远老人把这柄船桨送给了总理,以表达村人不再在红树林打渔的决心。总理在得知了这柄船桨背后的故事后,非常的感动。
也就在此时,摄影师抓拍下了这张具有珍贵意义的照片。黄宏远告诉我们,这柄普通的木浆,陪了他一辈子,见证了村子和红树林间的起起伏伏。60年前,黄宏远中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林市村,做起了渔民。每天手握这柄木浆,穿行在红树林间,捕鱼抓蟹,养活家人。直到上世纪大跃进期间,这种平静的生活渐渐发生了改变。
因为红树林独特的半咸水生长环境,使得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鱼虾蟹类,同时很多候鸟也将红树林作为栖息地。在那个普遍缺乏环保意识的年代,不少人开始把整片的红树林砍倒,大面积捕捞打猎后,再把林地改成虾塘田地。当年,黄宏远也手持木浆,加入了这股大军当中,开始对红树林无尽的索取。
说起那时候大家的疯狂,黄宏远的眼中流露出了一丝后悔,如果没有那时无节制的捕捞砍伐,或许就不会有接踵而至的灾难。在鱼虾蟹绝迹,红树林大片死亡之后,很快,大自然展开了对贪婪的报复。失去了红树林这道天然屏障后,一次次台风席卷着巨浪,越过海滩,直奔人们居住的村庄呼啸而来。
一次次的天灾,让村民们几乎失去了家园。眼看着村庄一次次被海浪淹没,大家终于意识到了所犯的错误。自1980年红树林保护区成立,再也没有人砍伐红树林,而黄宏远这样的渔民,也晾起了渔网,收起木浆,不再进红树林中打渔,甚至主动承担起了保护红树林的义务
现在,黄宏远每天都会浇浇花,安心养老。在那柄陪伴了自己一辈子的木浆,送给总理之后。黄宏远把其他的打渔工具也都收藏了起来。不过,每每有客人到来,老人家都会拿出来,讲讲村子红树林的故事。他希望自己这柄木浆能够一直保留下去,提醒自己的子孙后代: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视频编辑:潘家仑 文字编辑: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