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片红树林(1):四百年沧海桑田 而今立法保护成为绿色典范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海南拿出的是一个个有力的实际行动。以海口东寨港红树林的保护为例,2014年省委书记罗保铭要求不惜血本把这笔宝贵的绿色财富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片红树林,首先来了解它的历史变迁。1605年的一场琼北大地震,使得东寨港一带72个村庄陷入海底,形成广阔的滩涂沼泽,红树林由此迅速繁衍生长,如今已经发展到1578.2公顷,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是海口的城市“绿肺”,也是生态海南的绿色典范。
科研发现,琼北大地震后,当年陆陷成海的遗墟仍逐年下沉,至今,总沉陷幅度已达4米-6米左右,有些地段达11米-13米。沿岸陆地经历了陆地—半草地—草地—红树林沼泽区—浅滩的演变过程,东寨港逐年扩大,“海底村庄”也成为国内唯一的地震陆陷成海遗址,如今海口演丰镇的林市村和禄尾村,因靠近“海地村庄”而闻名遐迩,经常会有好奇的游客来到这里,想要一睹“海地村庄”的遗貌。日前记者也特意选择8月海水的最低潮位,跟随当地村民,探访神秘的“海底村庄”。
同期声:记者 苏小妹
(现在是早上的6点半钟,太阳才刚刚升起,我们趁着最低潮位来到这片海底村庄淹没的区域,在这里有一个石井,我们可以看到它是呈正方形的,现在海水正在上涨马上要把它淹没了,一个月也只有5、6天可以看到它,可以说非常难得一见。)
除了石井,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还找到了几个石棺和许多石砖、瓦片,由于岁月的久远,又常年淹没在海底,现在的海底村庄已经很难寻觅到当年的痕迹。裸露石头上大多长满海洋生物,加上淤泥的堆积,再过些年,“海底村庄”就更难辨认了。
同期声:海口市演丰镇林市村村民小组组长 陈强
(现在就是说时间长了,看到的少一点,但是坟墓、石头就可以看到,跟我们岸上挖到的是一样,这种是小缸还是什么的瓦片,这个是吃饭的碗。)
大地震后,在东寨港的沃土上,红树林迅速繁殖生长,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东寨港上万亩的红树林,成为围海造田的牺牲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保护区周围出现上千亩的高位虾池,同时冒出来多个万头猪场,使红树林鸟类的生境恶化,红树林面积以年均2.56%的速率减少,河流水质降至到劣五类,毁林挖塘、排放污水等行为,还造成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期声: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江保护站站长 林江
(70年代围海造田的时候破坏比较严重,总共填海造田大概就有一万亩这样。但是从我们成立保护区以后,就不存在这种现象。红树林生长到哪里,我们就保护到哪里,现在几乎没有毁林这种现象。)
198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保护和研究红树林及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
同期声:海口市三江镇茄南村委会主任 陈学
(政府号召保护红树林,对红树林保护意识都在提高。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村民组织村民,劳动力转移,再就业。)
省委书记罗保铭多次做出批示,要求加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工作。2013开始,海口陆续关停猪场、搬迁养鸭户,退塘还林,通过深化改革,将三江农场移交海口市管理,以“一盘棋”思路科学规划红树林的保护,并在2014年3月30日通过《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立法保护红树林。
三江镇上山村村民黄文军在前年就带头把自家的23亩虾塘全部退塘还林,昔日的虾塘如今都已经种上了红树林树苗。
同期声:海口市三江农场新城管区上山村村民 黄文军
(我们种的时候只有这么大,不到一年就长这么高了,长得很好的,每个群众都有这个意识,种这个红树林,保护我们村是很好的。)
同期声: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罗豆保护站站长 林卫海
(我们在退塘的塘内,主要是种上海莲,在不同的地方,潮位比较高的地方,我们就种红树之类的,目前长势也已通过验收达到80%,对所造的林也是加强管护。)
现在,海口东寨港红树林面积已扩大4800多亩,其中2014年退塘还林和红树林造林3100多亩,今年上半年修复造林300多亩。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张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