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红城湖今年大不同 不放水也能清掉近30万立方淤泥
原标题:红城湖"洗澡"今年大不同不放水也能清掉近30万立方淤泥
坐落在海口市区的红城湖,本应是市民休闲好去处,却因污水直排入湖和淤泥,长期散发臭味饱受诟病。近日,红城湖清淤截污工程启动,使用绞吸船不用放水就能给红城湖“洗澡”。经过此轮内、外污染源综合整治,红城湖水体有望恢复到1.5米以上的透明度。
清淤船在作业
A、污水排放淤泥堆积造成“臭水湖”
“说了好多年要搞红城湖公园,现在不仅不了了之,连湖水也被污染得发臭。”海口市民梁先生每天上下班骑电动车路过红城湖时,常能闻到腥臭味,“这么大一个城市内湖,却又黑又臭没人想去,多可惜啊!”
和梁先生一样,许多市民都希望红城湖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恢复水清草茂,成为市民休闲的地方。
要开出方子治理,就要先查明“病根”。海口市琼山区水务局副局长陈勇介绍说,湖水面积约40公顷的红城湖成了“臭水湖”,水质差至劣V类,主要原因在于市政管道污水排放和淤泥堆积。
陈勇说,长期以来,由于市政排水系统不完善,日均有1万立方米来自龙昆南、道客村、金花村、朱云路等地的污水,通过排水管道流入红城湖。此外,雨天周边道路的雨水也不能及时排走,溢出路面将泥沙带入湖中,导致淤泥堆积。据测量,红城湖淤泥近30万立方米。水体污染让本就没有源水补给的红城湖,自净能力严重下降,水质越来越差。
要改善水质,就要清掉淤泥,并截住污水直排,恢复水生态。由此,红城湖清淤截污工程应运而生。
淤泥抽上来后进行排水沉淀,晒干再统一清运处理。
B、绞吸船清淤不用放干湖水
11月1日上午,红城湖北侧湖面上,一大一小2艘绞吸船正在作业。这2艘首次在红城湖亮相且造型奇特的船,引起不少市民的好奇。
与普通船最明显的不同,是船头安装了一个吊架,吊架下固定着一根直径超过40厘米的大管子,管口是一个有锯齿的绞齿。作业时,将绞齿放进湖底,将淤泥绞烂后,使用泵机顺着连接的管道清理出去。
清理出来的黑色淤泥,被管道输送到一台干化机器中,经过2层筛板将水分排掉,再进入储箱槽沉淀后,堆放在清运点完全晒干确保上路不会滴水污染路面,再统一清运处理。
“这次使用绞吸船,就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把湖水放干清淤,操作简易又节约成本。”陈勇说,几年前,红城湖也曾进行过一次清淤,使用的还是老办法,即把湖水排干后再让挖掘机进场将淤泥挖出来。“原来的办法耗时耗力,还要使用沙袋堆起围堰分段将湖水隔开放水作业,大半年都做不完。这次用绞吸船带水清淤,预计2个月左右就可以清完红城湖底近30万立方淤泥。”
C、清淤截污造生态3步还红城湖清水
清淤,只是红城湖水污染整治的第一步。红城湖清淤截污工程项目施工方北京林大林业科技公司总工程师宋波说,要彻底改变黑臭水体,截污是关键一环。
日均1万立方的污水,通过红城湖西南角的排污口流入,这里也是截污的“主战场”。宋波介绍说,目前西南角一个污水处理设备已投入使用,当黑色污水排出后,被围堰堵截在一个污水池中,防止直排入湖。池中设有抽水管将污水加压抽取到一旁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经过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后水体清澈达到环保标准,再通过另一根排水管排进湖中。
但这个设备只是临时的,污水处理量也比较小,难以满足红城湖污水处理需求。“目前正在报批一个固定的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污水日处理量达到5万立方。”陈勇说。
截污后,该工程还将恢复红城湖水生态。项目方将通过种植水下草皮等沉水植物,配合投放微生物、浮游生物,建立起湖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造氧和自净能力,带动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综合治理后水体将能达到1.5米以上的透明度,并消除臭味,将来市民可以在湖面行船泛舟,做一些水上娱乐。”陈勇说,计划到2017年底,红城湖劣V类水质恢复到V类以上。
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到湖里
D、黑臭水体治理实行“一水一策”
从“清淤运动”到综合整治,海口10年来苦寻根治污水之策。但红城湖、龙昆沟、墨客沟、道客沟、美舍河等多条黑臭水体仍难以根治。
此次新尝试的红城湖清淤、截污、恢复生态3步治污之道,能否运用到其他黑臭水体之中?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孙传志表示,不同河、湖、沟的水域环境不一样,难以直接复制,“比如有的河较窄,不能使用绞吸船清淤。有的河沟位于闹市区,难以建设大型截污处理设施等等。”
孙传志说,在新一轮水资源环境整治中,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将按照各个河、湖、沟的具体环境,按照“一水一策”制定整治方案,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多种工程组合措施,实现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