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秀英新拾光 | 一叶素心语柔婉——记草编传承人袁洁

12.10.2022  17:00

  导语:10月4日,由海口市秀英区委宣传部、海口市秀英区委网信办主办,海南在线、天涯社区承办的“喜迎二十大,秀英新拾光”探寻秀英风物之美走读活动启动。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挖掘风俗非遗等秀英元素,充分展现传播秀英技艺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说到草编,必然想起流传的“草编仙子”的故事。

  相传很多年以前,有一位贫苦善良的美丽姑娘,出嫁时买不起新鞋,在村头河边伤心地哭泣,相伴多年的老牛衔来黄草,心灵手巧的姑娘受到启发,动手编织了一双金光璀璨的草鞋,轰动整个村庄,由此带动村里所有的姑娘效仿,最终这个村落以“蒲草鞋”闻名,美丽的姑娘也被赋予“草编仙子”的誉称。

  而有幸,在东山小学的DIY课堂上,我见到了现代版的“草编仙子”袁洁。

  一直对抚香、侍花、煮茶的女子充满景仰。她们如沾露的绿枝,只一眼,便生了香、含了情。袁洁在孩子们中间低眉施教,不时柔语指点,“叶子一分为二,再对折分为四片,取中间点压一挑一。”一叶素心语柔婉,一个拂去心尘的女子,这韵雅,如一行清丽的诗,教人不知不觉就静在时光中“品一段素时,绘小半浮生”。这走神的半会功夫,就地取材的野菠萝叶,经袁洁及孩子们巧手按压、挑起、翻转、穿插,小绿马、蚂蚱、金鱼等造型独特而生动的一个个草编动物就栩栩如生跃然于桌面。

  怎么会有这么巧的手?不禁好奇,是什么样的情怀和契机,让袁洁如此钟情于草编?

  原来,袁洁本就是草编世家,外公的草编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草编制品有“直立不倒,盛水不漏,多年不烂”的美誉。外公后来又将手艺又传给了她的母亲。在这样环境里熏陶长大的袁洁,潜意识里早就对草编情有独钟。2013年的一次偶然,袁洁回乡和朋友们在荔枝园摘荔枝,袋子不够用,便顺手用路边的野草编织了一个简易的兜,接而触发了她重拾东山草编手艺的想法。这一年,袁洁开始缠着年迈的母亲传授草编技法。为寻找技法娴熟的老前辈,她走遍岛内屯昌、万宁及黎族地区拜师学艺,也出岛广州、广西、江浙等地,不仅自身学艺,回来后还花大量的时间整理撰写了《海南草编技艺大全》,为的是,方便更多的新人系统地加入草编行业。

  2019年,东山草编技艺入选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袁洁也成为首批草编技艺的传承人。当过教师、国企高管,还拥有几家超市的她,有自己的草编工作室,但大部分场合,她强调最多的是,自己是低碳环保志愿者。作为传承人,她更是时刻提醒自己的职责,立志“挖掘和传承在工业化进程中渐渐湮没于海南民间的草编技艺”。

  聊天中,袁洁从历史的源流为我们介绍草编。旧石器时代祖先用草和藤制作御寒遮体衣物,青铜器时代,已经开始有了草编的席、蒌、袋、筐等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所需。唐代,草编织品开始盛行并成为朝廷贡品。而东山草编技艺历史同样悠久,可追溯到宋末元初。海南草类资源丰富,尤其东山镇处于南渡江畔,河滩丰富,水源充足,很适合种植席草。野生的三棱草、灯芯草更是随处可见,这些沼泽草本植物的草茎圆滑细长,软硬适度且纤维长、富有弹性、抗拉性好,是极佳的制作草编的上好原料。甚至野菠萝叶、椰子叶等也是非常好的草编材料,都可以好好利用。袁洁倾述着她的草编情怀及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深深感叹,草编是千百年来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极其富贵的历史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已知的草编编织技法有两千多种,即使是最简单的作品,也会用到三至五种技法,初学者往往感到杂乱无章,草编很考验耐力。”是的,费时费力的草编制作因编织复杂、工艺难度大,制作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等种种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而陷入发展的停滞阶段,从业者不断减少,年青人更不愿意涉足。面临草编技艺趋向衰亡,作为传承人的袁洁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申遗成功之后,我心中所念所想全都是如何将技法流传下去,可以后继有人。”

  为不让草编的手工技艺濒临失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与传承“东山草编”的重要性,袁洁不辞辛苦,几乎每个周末都举办一场手工草编公益课,把草编技艺带进校园、带进社区。“我未来还是会继续学习草编技法,期待有更多人加入我们,一同将东山草编技艺继承并在创新中传承,乘着自贸港的东风,将草编与旅游联系起来,探索以草编文化传承发展带动文创产业经济发展。”

  让我们拭目以待,相信有政府的支持和传承人及大家的同心努力,曾经作为东山镇支柱的草编产业一定会再次迎来复兴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