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精准扶贫 土特产“穿靓装”带来翻倍收入[图]
海口精准扶贫力拔“穷根”
土特产“穿靓装”带来翻倍收入
贫困户吴清诚正忙着捡蛋,小小的鸡蛋承载着厚重的脱贫希望。
9月26日,海口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委会大德坡村村民邹兰开启榨油机,微黄的油液缓缓流出,颜色明亮、清澈,浓浓的花生味顿时弥漫整间小屋。
“精准扶贫的干部帮我们把花生油进行品牌包装,‘兰姐’花生油现在卖得可好了。”邹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只能卖10元一斤的花生油现在在店里卖到32元一斤,收入翻了两番。透过透亮的花生油,记者看到兰姐的笑意挂上眼角飞上眉梢。为贫困户包装农产品打开销路、开设“扶贫超市”让企业和贫困户手牵手、一户一档实施致富之路……海口市在精准扶贫上“招式全发”,精准施策力拔穷根。南国都市报记者纪燕玲见习记者李梦瑶 文/图
土特产“穿靓装”
兰姐收入翻倍
“已经卖完啦,明天记得早点抢购哦!”9月26日下午,在琼山区特色农产品OTO体验店里,店长林小蕾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忙着回复微信群里弹出的一条条新订单。
开业不到一个月,琼山区以农产品体验店为载体,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模式,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琼山“新奇特”农产品魅力,更让不少农户搭上了电商的顺风车。这其中的“兰姐”花生油,便出自琼山区甲子镇邹兰之手。
位于琼山区南部的甲子镇,是海口最偏远的乡镇。昌西村委会大德坡村村民邹兰和丈夫种了几亩花生,并采用传统古法手工压榨成花生油,虽然年年花生油香飘十里,却一直没有卖上好价钱。琼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邹兰一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邹兰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一直很努力,但收入仍无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自从村里来了精准扶贫的干部后,邹兰第一次触摸到了线上销售的世界。“他们指导我们改进了包装,还教我们学会了微信、微商城等网上销售模式。”邹兰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如今“兰姐”花生油被摆进了农产品体验店,“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不到10天时间便销售出了200多瓶,价格也从粗加工时的10元一斤,翻至如今的32元一斤。
时值中午,在琼山区甲子镇的一间榨油坊里,一台传统样式的榨油机轰鸣着,微黄的油液缓缓流出,颜色明亮、清澈,令人垂涎欲滴。“城里人爱吃,这油销得可快呢!”邹兰喜形于色。
琼山区农业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符君伟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协助邹兰一家推动“兰姐花生油”的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打开大型超市、淘宝等更多市场,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味道纯正的‘兰姐花生油’。”
“脱贫,没问题。”邹兰说,按照目前的销售,脱贫已不是梦。
一户一档走出致富路 蕉农“种出”新希望
三江镇眼镜塘村委会的一大片空地上,46岁的贫困户王强栽植的近千株香蕉苗已长出一片片鲜嫩的“风扇叶”。“一个多月前刚种下去的,长得还不错吧!”王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在镇里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他家的6亩香蕉将于明年七八月份就能迎来首轮收成,入账预计达7.5万元。
这是美兰区三江镇“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在美兰区三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显眼位置,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厚厚的蓝色文件夹,细数一下共有60份,里面存放的是全镇60户贫困户精准扶贫的工作档案。记者翻开其中一份档案看到,里面保存着贫困户申请书、入户调查登记表、村委会民主评议会记录等文件。
今年初,三江镇率先召开镇村两级干部精准扶贫工作培训动员会,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将全镇60户贫困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分解到镇村两级干部身上,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节点和措施,对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逐一进行研判。结合每户贫困户情况,划分类别、因户制宜给每户贫困户拟定可持续的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档案,一户一册,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贫困户除了种植果蔬外,还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养殖脱贫致富。”据三江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镇委镇政府还摸索出扶持发展莲雾产业、农户以土地入股种植,与公司、合作社发展种植业的扶贫新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农户收入。
养殖+种植精准施策力拔“穷根”
“再过几个月我的猪就可出栏卖钱,地里还拉了水管种植荔枝,今后脱贫没有问题。”秀英区永兴镇雷虎村委会美秋村贫困村民吴坤佐信心满满地说。
吴坤佐一家4口人,老婆体弱多病,两个小孩正在上学,全家仅靠他打短工和零星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家庭比较困难。自家一块10多亩的荒地因缺水灌溉,一直未能种植开发。挂点的秀英区委组织部经过摸底调查,为他家制定了精准帮扶计划,给他免费送来19只猪苗的同时,出钱给他购买2000多米长的灌溉水管;对荒地种植果树,待安装水管完后将扶持他家100株荔枝王果树苗。
吴坤佐说,自己所养的猪不久将出栏,他将通过政府帮扶赚到的“第一桶金”,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种植的荔枝4年后就可以投产,为他家增加收入又添了一个“门道”。“政府帮助我家脱贫,既考虑了眼前,又想到了长远。”他对这种扶贫模式很满意。
永兴镇建中村委会昌儒村,在一片荔枝林下,是成群散放的母鸡,草丛中、泥土窝里到处都有三五个不等的鸡蛋,贫困户吴清诚正忙着捡蛋。“感谢政府的帮扶,我家的收入增加了。”
吴清诚一直想摆脱贫穷,他之前尝试养殖过鸡,但是苦于没有技术,一场鸡瘟后让他血本无归。负责帮扶的秀英区委宣传部根据他的意愿及家庭实际,农技专家上门为他进行养鸡技术培训,准备免费送给他600只蛋鸡苗养殖,资助搭建一座鸡舍。目前,已帮扶到位的200只蛋鸡已开始产蛋,每天产蛋近100枚。由于散养鸡蛋品质好,他家的鸡蛋每个1.5元被人提前抢购一家,现每个月就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老吴算了笔账,待600只蛋鸡全到位后,他家每月就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我准备利用赚到的钱再继续投入扩大规模。”老吴养鸡致富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扶贫超市”牵手脱贫
孩子学费有人“认购”
遵谭镇本道村的周贞智想养6只羊、龙泉镇美仁坡村的吴英富想养2头牛……龙华区扶贫办于今年3月底设立了“龙华区精准扶贫超市”,将助学、农业产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等一项项具体的待援项目以及贫困户发展生产所需的各项物资分类、细化,标出商品货号、价格和数量等信息,将其作为“商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开业5个月以来,“龙华区精准扶贫超市”里需认购的“商品”正逐渐找到“买家”。总认购金额已经超过400万元,已到位资金252.84万元。
韦含就是龙泉镇富伟村的村民,平日里靠打石头维持生计。孩子们正在读书,学费和生活费就远远超出了家里全年的收入,这让已经61岁的韦含就感到非常吃力。就在他为几个孩子的学费犯愁的时候,一家爱心企业主动来到了韦含就家,表示可以资助其中两个正在读高中的孩子。
据了解,给爱心企业和韦含就家牵线搭桥的是海口市龙华区设立的“龙华区精准扶贫超市”,区里在统筹摸清贫困户的具体信息后,全部建档立卡,拟定了“一户一案”的精准扶贫措施,将每一户的具体需求摆放在“货架”上,当作“商品”,并发动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前来认购,让企业和贫困户牵起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