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龙舟制作技艺:一艘龙舟消耗几十斤钉子

27.05.2014  12:15
   

胡华北和供奉在龙王庙的龙舟头

龙头栩栩如生

在距离南昌市区45公里的东南面,南昌县塔城乡北洲湾里自然村的村民胡华北和胡定水正在龙舟祠堂里忙碌着,他们要赶在端午之前将三艘龙舟修葺好。按照传统,端午期间村里将举行重大的龙舟仪式。

这三艘龙舟都是我们年轻的时候制作的,现在估计有四十年的历史了。”78岁的胡定水老人告诉记者,目前塔城乡这三艘龙舟应该算是南昌目前保存完好的最老的龙舟,制作十分讲究,每年端午期间,村民都要将龙舟送入青岚湖,举行盛大的仪式。而年逾七十的胡定水和胡华北已经是村里最后一批会制作龙舟的老人。

制作——

多用杉木、柚木和坤甸木

在塔城乡北洲湾里村,有1200人以捕捞为生,环绕村子的青岚湖就是他们的生活来源。“村上的人基本都通水性,而且都会划船。”村长胡金平告诉记者,村子里端午赛龙舟的传统自古就有,最早是为了祭祀河神,祈求风调雨顺。

记者了解到,最早关于龙舟的记载,始见于《穆天子传》中的“天子乘乌舟龙本浮于大沼”,可见龙舟早在屈原出生前已经存在。后来,屈原有“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的诗句。屈原死后,为纪念这位酷爱龙舟的爱国者,人们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龙舟节,在江面上举行龙舟竞渡。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龙舟竞渡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竞技项目。然而龙舟的制作,却一直保留着最原始的神秘色彩。

现在村上的三艘龙舟都是多年之前制作的,每年端午之后都会将龙舟运到专门的龙舟祠堂供奉起来,龙舟的龙头会专门供奉在龙王庙内。”胡金平告诉记者,龙舟在制作上极为考究,在选材方面,赛龙一般选用轻巧的杉木、柚木,而不注重速度的游龙则选用深褐色的坤甸木,取其结实耐腐,可以长年保存。

一艘龙舟要消耗几十斤钉子

一条标准的龙舟一般在30米以上,分为主骨(龙骨)、脚旁、大旁、花旁,坐凳等;中间还可包括大鼓架、铜锣架等配件。”胡华北告诉记者,龙骨又叫龙缆,相当于龙舟的脊椎,贯穿整条龙舟,是整条龙的核心部位。

据胡华北回忆,当年制作这三艘龙舟,木料选好后,要选择良辰吉日为制新龙的木料开线落墨,为第一根立起来的龙骨架参花挂红,以示庄重。接下来便是整条龙船制作的开始,具体工序分为:扎底骨、制脚旁(船底)、上大旁、扎彩盘及绞栓、钉龙根、造坐凳、钉花旁(外板)、钉夹旁(内板)、装弦口、扎龙缆及将军尖等十大工序,全过程约需20天左右。

龙骨的强度和弯度决定着龙舟的结实程度和弧度,一条30米长的大龙舟的龙骨一般由两根各约15米长的杉木连接而成。”胡华北说,做好龙骨后,就要以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在两旁从底骨往上安插旁板,底骨两边为“脚旁”,船双侧是“大旁”和“花旁”,但这并不是随意镶嵌便能成事,因为“大旁”和“花旁”决定龙舟的最终形状和流线型,从而决定一条龙舟的破水能力。组成龙舟的木与木之间不利用任何黏合物质,靠人工把木边磨平,并用最原始的锤子钉入钉子,为防止入水,每隔三厘米就要打入一个钉子,一条上好的龙舟,要消耗几十斤的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