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是回不去的乡愁

16.06.2014  12:18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城镇转移,一些曾经热闹的村落人去楼空,甚至名存实亡。有报道披露,最近10年来,我国每天有近百个村庄消亡。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梁墩村,是一个曾经有3200多人的回族村,如今已成典型的“空心村”,村里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去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村里大量的宅基地和老房子被闲置。(6月13日《人民日报》)

  这样的新闻,笔者感同身受,曾经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的小山村,俨然已成了这样的“空心村”。村里的青壮年带着孩子出去打工,在外面买房上学,村里只有老人留守。房前守望的老人,田里疯长的野草,最喧闹的是树上的知了和草丛里的鸣叫昆虫,这一切似乎都在宣告,村子繁华已过,将逐渐走向荒凉。

  对于农民来说,不再土里刨食、不再锄禾日当午,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生病了能更加便捷的就医,是更优质的生活。因此,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空心村”也是城镇化的必然产物。空旷的房屋、闲置的田地,不再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空心村”就成了游子回不去的乡愁。

  有房无人住、有田无人耕,乡村不再是原有的面貌,农耕文化也会渐渐成为历史。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9亿多农民,农民是国家的基础,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当农民远离农村、逃离农业,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将受到直接影响。

  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但每天仍有大量的农民背井离乡,有近百个村庄消亡,这不得不令人反思。城镇化不应该由农村的消亡作为代价,更不应该由牺牲农村换取发展,城镇化应该是城乡的统筹和结合,顺应自然、尊重历史。

  农村是文化的根脉和记忆,是国家的风采和特色,农村的发展不该是消亡,而是完善。风景优美,环境怡然,民风淳朴,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完善,才是真正宜居的农村,才是回得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