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空军航空兵某师践行强军目标打造一流空中精锐之道
中国西部,大漠隆冬,霹雳惊天。
空军2015年度自由空战竞赛性考核,正在上演巅峰对决。
发现、咬尾、锁定、攻击、摆脱,对抗双方战机你来我往、斗智斗勇,从远距厮杀到中距,从中距缠斗到近距,杀得难解难分……
经过20余天的激烈角逐,航空兵某师过关斩将,力捧空军含金量最高的团体奖项“天鹰杯”,4人斩获“金头盔”,再次问鼎王者桂冠。
“天鹰杯”和“金头盔”靠什么铸就?背后的制胜基因又是什么?循着这条闪光的航迹,记者在这支部队展开了调查采访。
决定战场胜负的,首先是理念
“那一仗,我们永远忘不了!”谈及第一次“金头盔”比武败北的经历,该师飞行员郑平记忆犹新。
2011年11月,空军首次大规模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在塞外戈壁打响。
郑平驾机升空,与对手展开激烈空战。
“发现目标!”郑平凭着过硬的技战术,一直追着对手打,几乎把对手逼到绝路。然而,就在锁定目标实施攻击时,机载雷达突然受到强电磁干扰,致使郑平挥出的一记记凌厉铁拳,就像打在棉花上。
下了飞机,郑平和战友满脸懊恼:“对手实施电子干扰,我们总构不成发射条件!”
上去又打,还是输。
再打,输得更惨!
失败,前所未有的失败!
难道是装备不够先进吗?该师装备的是国产最新型战机,具有比对手更为先进的火控雷达、优良的导弹性能、迅捷的机动能力。
难道是技不如人吗?那次对抗的选手,都是该师以往对抗中一锤定音、一招制敌的“空战能手”,具有过硬的战术素养和技战术水平。
复盘研讨会上,回头细想对抗中的点点滴滴,该师飞行员如梦方醒:面对信息化浪潮,自己仍停留在传统作战思维的老路上,而对手却利用信息化武器平台,上演了一场信息火力一体攻防战……
那场惨败,点醒了该师官兵:决定战场胜负的,首先是理念。部队归建,一场“打赢脖子以上的战斗”在该师打响。
随后,他们主动查找装备研究、战术运用、协同配合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从失利中求胜算,在强训中强能力。该师邀请兄弟单位及相关厂家专家来到部队,全方位挖掘国产某新型战机的作战性能;全面反思部队在训练方法、战术运用、设备使用、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革弊鼎新;全员学习电子电磁知识,向信息化大步迈进。第二年,沙场再点兵,该师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包揽个人前6名,2名飞行员夺得“金头盔”。
“学习,重塑理念!”从败北到夺冠,有人问及他们的秘诀,郑平的回答简洁而自信。
如今,该师上下把赛场当成最直接的“校验场”,通过各种比武竞赛发现短板弱项,然后实施专攻精练,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精益求精、严抠实训,推动部队战斗力不断攀升至新高度。
耀眼的“金头盔”,需要团体力量托举
2012年10月,该师某团在空军组织的自由空战竞赛性考核中,2名飞行员夺得“金头盔”。
“这次能夺得‘金头盔’,多亏了他。” 2名飞行员不约而同提到李桂辉。
李桂辉是谁,竟然有这么大本事?
他是该团的网络管理员,就是负责把空中对抗的视频数据从机载硬盘拷到评估装备里的一名普通士官。可他为什么却让飞行员们刮目相看?
原来,李桂辉充分发挥自己能够“亲密”接触第一手对抗视频资料的优势,每次对抗复盘之后都用心分析和研究,播放、暂停、回看,一遍又一遍:敌我高度、速度、位置、战术、攻防配合、团队最佳态势……他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整理总结成一套《对抗空战战法原则》。从飞行员到团长再到师长看过后,看法惊人的一致:“有价值!”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李桂辉”,两名飞行员坦言,没有他们提供的制胜招数,很难夺得“金头盔”。
2014年9月,空军组织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在地面机务检查时,官兵发现一架战机出现攻击参数不稳定的现象,虽不至危及飞行安全,但可能导致攻击角度不准。“大战”一触即发,战机状态却不佳,机务人员心急如焚,连夜展开排查,官兵们拿着图纸一遍又一遍反复推敲,一条线路一条线路查,通电、检测,再通电、再检测,终于在凌晨四点排除了故障。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又细心检查一遍,忙完天已大亮……
翌日10时许,比武正式开始,经过官兵精心维护后,战机加力升空,突破“敌”层层防线,发射的精确制导导弹直贯靶心。战机返航,精准发射精确制导武器、摘下比武最高荣誉“金飞镖”的陈权龙、王立带着大战告捷后的轻松走下飞机,紧握机务官兵的手连声说道:“感谢你们提供的优质保障!”
“战斗胜利体现在空中,幕后大量的保障工作却在地面。”该师师长王卓平感慨地说,基于信息系统的空战,争锋岂止在天上,后方团队提供的保障和信息也是制胜的重要因素。如果说飞行员是“刀尖”,那么后方团队就是“刀把”,只有“刀把”用上劲,“刀尖”才有穿透力。
胜利之后只能高兴一秒,检讨反思必须用力十分
那年,该师两个团参加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获得团体及个人第一。师领导把“胜利之后,只能高兴一秒;找到不足,却要用力十分”送给归建官兵。
那次考核他们以4∶2取胜,他们围绕“输,输在哪里;赢,赢在哪里”组织大讨论。师领导紧盯失利不放,牵头查找问题背后的问题,对某新型战机抗干扰雷达使用提出4条改进建议,并由此完善了作战预案。
2015年3月,空军最年轻的“金头盔”获得者陈鸿程受邀在军区空军“双学”大讲坛上交流发言,开口第一个问题就是“认清差距、准确定位”。
“这些追问,才是我们最看重的。”该师政委朱传法说,未来信息化战场上“首战即决战”,没有平时对问题进行刨根问底的分析研究,上了战场,如何打败对手?
2015年金秋,该师某团与海军某团进行自由空战对抗演练。4天8局,巅峰对决,该师大比分胜出。
虽是胜出,他们也看到了兄弟部队武器装备之优势,战法运用之娴熟,战斗精神之过硬。官兵们从对手身上受益匪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他们借鉴空战对抗中对手先进作战思想,在训练中坚持“1小时准备、1小时飞行、4小时检讨总结”,“飞行、总结、准备飞行”成为飞行员的常态。每个飞行日结束,飞行员一下飞机就“放下装具包、打开电脑包”,对照飞参、视频等客观记录数据,逐个架次分析,形成“不消除技术漏洞,就是下一个靶机”的浓厚训练氛围。
同时,该师结合岗位实际,区分人员层次,大力推行任务需求、制订计划、学习研究、验证研判、检讨交流、总结提高“六步学习法”,无论是师团常委会还是基层排务会,总结成败得失都是“必选题”。
前不久,空军年度军事训练会召开,该师作为首支斩获“天鹰杯”的部队,再次展开了一场“自由空战检讨反思”,现场登台检讨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围绕实战化训练寻找差距。
记者坚信,一个技战术高超却始终清醒看到自身差距的飞行员,一定是个令人敬畏的对手;一支面对佳绩却不断反思不足的部队,一定是一支想打胜仗、能打胜仗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