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教育

27.10.2015  18:3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任俊教授来我校作报告

10月26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任俊教授受邀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举行题为《积极心理学与教育》的讲座。

任俊教授和在座师生分享了一个实验案例:有实验研究表明高考中按成绩区分出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时间与所做题量上并无太大差异,由此引发了师生们对本次讲座的兴趣。他通过简述经典的科勒关于猩猩的实验,指出学习是一种顿悟,并由此延伸向大家系统地阐述了顿悟学习的四大特点。他告诉大家1945年科学家Dunker蜡烛问题早就认为“功能固着”思维阻碍了顿悟的产生,由此人们开展了20多年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但成效并不显著,于是科学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可能是表征阻碍了顿悟的实现。任教授随即又介绍到,科学家通过神奇的“啊哈谜语”研究找到了顿悟的大脑机制:顿悟能否实现取决于脑内海马的活跃程度。科学家们发现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改善海马的活跃度,促使顿悟产生。

随后任俊教授同师生们分享了第二个研究课题:自我控制资源是积极学习的前提条件。他指出由于自我控制资源的消耗会导致个体的自我衰竭,因此研究自我控制资源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他通过许多生活实例向师生们讲解了大量消耗心理资源的六种形式,提出积极情绪诱导是恢复自我控制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讲明在实施积极情绪诱导时应注意的四大问题。

教育学院宋爱芬副院长主持本次讲座,她在总结时说,此次讲座通过具体的研究成果与生动的实验案例提升了同学们对心理学的兴趣,深化了大家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后的学习研究中发扬谦虚的品质,真正将心理学融入到生活当中。

教育学院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和约300名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责任编辑:郭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