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引大入秦”工程宣布全面竣工 历时39年

29.04.2015  16:47

  原标题:历时39年“引大入秦”宣布全面竣工

  工程支干渠全长1265公里,我省200多万人受益

  永登庄浪河大渡槽。首席记者 崔亚明摄

  历时39年,有着西北“都江堰”美誉的“引大入秦”工程4月28日正式通过专家竣工验收。这是记者28日从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了解到的。这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最大的外流域调水工程建成,使我省兰州、白银、景泰、皋兰、永登、天祝和兰州新区200多万群众受益。

  据了解,“引大入秦”工程西起天祝县天堂寺西侧的大通河旁,东至永登县秦王川。其中天祝县境内的天堂寺渠首至永登县庄浪河西岸香炉山总水闸段为总干渠,然后将水分至东一干渠和东二干渠,以及45条支渠输往秦王川灌区。工程全长干支渠长达1265公里,且以隧洞群为主,干渠以上工程合计有隧洞71座,总长110公里,其中1公里以上的31座。

  4月28日,“引大入秦”工程通过专家组竣工验收,正式宣布全面竣工。这意味着我省兰州、白银、景泰、皋兰、永登、天祝和兰州新区200多万民众和近20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得以解决,并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目前,“引大入秦”已实现工程安全运行和稳定输水目标,2014年向供水区供水2.0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01.94万亩次。

  “引大入秦”工程总干渠从天祝县境内的天堂寺渠首引水,全长87公里,其中隧洞33座,总长75.14公里。总干渠到香炉山后设总分水闸,将水分至东一、东二干渠经45条干渠流入灌区。工程规划灌溉面积为86万亩。灌区计划安置干旱地区移民8万人。年引水量4.43亿立方米。

  引大入秦工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由甘肃省水电设计院勘测设计。1976年起开始动工修建,至1981年因资金短缺而一度缓建,1985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又决定重新上马。工程采用国内外公开招标形式建设,至1995年建成通水,灌溉面积73.47万亩,安置移民56442人。工程总投资达22.69亿元,其中引进世界银行贷款1.23亿美元,国家引大入秦工程投资1.1亿元,其余由地方自筹解决。

  据了解,“引大入秦”工程穿过总长度为110公里的隧洞群,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绝无仅有,比“红旗渠”上180座隧洞群总长度还长79公里,是其3.5倍。总干渠上渠水穿过长11.65公里的30A隧洞,经350米的大沙沟渡槽,流入全长15.72公里的盘道岭隧洞,最终到达香炉山总分水闸。干渠以上工程中,1公里以上的隧洞31座,是中外罕见的人工地下长河。其中盘道岭隧洞为无压输水隧洞,全长15.723公里,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引水隧洞,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比国内最长的大瑶山隧洞还长1.4公里。

  延伸阅读

   甘肃建设引水工程构想早已有之

  引水灌溉秦王川,即现在的兰州新区的构想引始于上世纪初。此后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但由于工程难度大一直没有实现。

  据《永登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陕甘总督升允委派皋兰籍绅士王树中,偕同朱仲尊、薛立人等到今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一带察看红嘴河、黑马圈河,想引水入秦王川,终因“川原深且重,形式殊悬隔。有如龙门山,神禹凿不得”而作罢。

  民国二十九年和三十年,即1940年和1941年,民国南京政府经济部勘测队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两次勘测引庄浪河水入秦王川工程,并拟定出《庄浪河暨秦王川查勘报告》及《秦王川渠工程计划书》。民国三十三年,甘肃水利林木公司武威工作站第三次勘测“引庄入秦”工程,提出《永登县秦王川查勘报告》。由于水源、地形、技术、费用等原因,所作计划未能实施。(兰州晨报 首席记者 崔亚明 实习生 陈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