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与转化之间的障碍到底是什么?“最后一公里”如何变通途?

05.09.2018  16:11

  随着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型大赛在高校和青年创新主体之间展开,给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创意和创新成果。不少作品在参赛后就获得企业青睐,从此投资落地走上“人生巅峰”,而更多作品却在拿了奖杯拉上大幕后就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据媒体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先进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后有消息指出此数据不实。“世界银行从来没有开展过国家层面科技成果转化率统计和国际比较,也没有公布过此类数据。”曾在中国科技大学从事过科研工作的工作人员说道。

  事实上,在政府十分重视双创和成果转化的今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然不是政策扶持不够、企业创新意识不足成果需求不旺以及成果供给不足的问题。

  那么,当今存在于成果和转化之间的障碍到底是什么?

  专利成果到位,监测评估不到位

  我国目前专利、成果数量并不少,但最后大多数却往往沦为“死专利”,被市场淘汰。由于缺少前瞻性,没有考虑市场需求,“闭门造车”,甚至有些人在单纯为了论文和拿奖“制造成果”,那么这些成果自然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此外,成果的价值难以评估也是成果持有者和企业双方不敢轻易交易的原因之一。市场导向的缺乏,加之专业的科技监测评估机制不到位,就造成了科研成果与现实需求相脱节,成果的技术成熟性差,管理缺乏规范化,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

  技术需求到位,对接落实不到位

  “有技术,寻求企业无门;有需求,寻求成果无门”是当下并不少见的一个现象。技术创新链条中科技服务业、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团队也是重要一员。

  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就会导致有技术需求的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科研合作机构,而有着较强科研能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又因缺乏成果转化能力,致使许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科技成果转化这最后一公里走得通不通畅,中间服务商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策扶持到位,普及解读不到位

  2016年,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根据这份规定,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激励科技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但政策出台以后,如何普及和解读政策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需要做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要及时、完整地收集从中央到地方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来说,如果不是持续关注政策,则难以全面收集政策文件,自然就不能全面掌握、进而有效地落实相关政策。

  此外,政策解读不充分也是无法落实成果转化的一大原因。政策通知多而繁杂,且如果不充分理解各政策文件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政策文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精神实质,是难以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扶持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舞台上,除了政府、企业、高校院所这三个主体,中间服务商也应该有姓名。这些横亘在技术成果和应用转化之间的难题决定了它们的存在和重要地位。政策咨询和解读、项目评估、成果对接,则需要一个可靠专业的科技服务商来做桥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