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礼炮部队:在抗战大阅兵上礼炮兵要做什么?
“视祖国荣誉高于一切,视礼炮事业重于生命。”这是一茬又一茬礼炮兵无声的誓言。
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就是蜚声海内外的“共和国礼炮部队”。组建31年来,先后圆满完成600余次迎宾礼炮鸣放任务,及国庆35、40、45、50、60周年和迎接香港、澳门回归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庆典的礼炮礼花鸣放任务。
阅兵倒计时,礼炮兵风采先睹为快
2015年8月1日,北京,由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数十门礼炮亮相某演练场。随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临近,被誉为共和国礼炮部队的武警某部进入积极备战状态。
数十门礼炮齐射。胡远嘉/CFP
训练场上一名战士的面颊积攒了许多汗珠
一名战士正对礼炮性能进行测试
礼炮鸣放、礼花施放。炫目的焰火,是礼炮兵们为共和国的每一次辉煌发出的最响亮喝彩。抗战大阅兵倒计时一个月,礼炮兵们经历着怎样训练,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阅兵训练现场:每天训练11小时 操作动作重复2000次
军营操场上,礼炮战士磨练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炮后集合、分散、就炮、开栓、传弹、填弹,5秒一气呵成。这套动作对于战士们来讲,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程度,但这就是他们每天最重要的任务。
来自山西太原的礼炮兵袁毅,今年24岁,他入伍五年,现任班长一职,这次他操作的是22号礼炮。“大概从去年12月开始选人,月底基本选定出200多人,除固定的每门炮3人外,还选出机动礼炮手。”袁毅说,5月份以前,礼炮兵主要进行基础训练,并完成操炮训练,6月份开始进入实练阶段。
礼炮兵们每天早晨5:50起床,7:30开始训练,中午休息2小时,晚上7:00至9:30也属于训练时间,这样加起来,礼炮兵每天至少训练11个小时。操作动作重复2000次。
按照国际惯例,根据外宾来的级别鸣炮,通常情况下,鸣放的时间与两国的国歌长度有关,都是按平均值算出鸣放间隙,而这次的任务是260秒内,56门礼炮轮流交替齐响,两炮鸣放之间的间隔时间,会受到人为动作快慢的影响。“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仅一个简单的动作每天都会重复至少2000遍,如果单算从集合到分散就位,每天大概会跑5公里至10公里。”袁毅说。
礼炮鸣放的难点是要达到“歌起炮响、歌落炮停”的效果。但是各国国歌长短不一,长的3分钟,短的只有10多秒,执行每一次迎宾任务都要根据贵宾国国歌的长度来严格设定礼炮时间的间隔,这就要求礼炮兵的每一个动作都不能有一丝差错、一点延误。他们用“标准”和“训练密码”来确保鸣放礼炮“万无一失”。
执行礼炮鸣放任务的四个标准
响数必须绝对准确
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
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
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
礼炮兵“训练密码”
开栓、递弹、装填3个动作:3秒内完成
3名炮手跪立日平均:1000次+
每天平均推上拉下开栓装填:1000次+
在8米炮位每天平均跑:数十公里
艰苦训练是所有军人的特质,那么礼炮兵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
特殊的皮带
礼炮兵们都有一条特殊意义的皮带。在这条皮带上,战士们用密密麻麻的字迹,如数家珍般地记下他们服役期间完成迎宾仪式和重大庆典活动鸣放礼炮的时间和次数。服役期间,一个礼炮兵至少要在天安门广场参加50次以上的礼炮鸣放任务。
“米”字型胶带
为防止炮声震坏玻璃,礼炮部队的官兵不得不在玻璃上贴上“米”字形的胶带。长时间受高分贝炮声的震荡,礼炮兵的听觉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颜值是必须的
今年加入到礼炮部队的新战士已经是第三十二代了,他们都是从众多战士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身高都在1.78米以上,五官端正,动作标准,相貌英俊,他们还要经过严格的政治考核后,才能正式成为礼炮兵。
每一名礼炮兵的心目中都永远激荡着“祖国至上”的交响乐章,用炮声祝福祖国日益强大,用炮声谱写和平的赞歌!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