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放出矛盾信号 维持对俄制裁折射欧盟战略尴尬
2015年12月30日,欧盟驻俄罗斯代表处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欧俄双方均有意取消相互制裁。而在此前不到10天召开的欧盟峰会上,各方却以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新明斯克协议》无法如期全面落实为由,决定再次延长对俄经济制裁至2016年7月底。
欧盟“自我矛盾”的背后,是其自身不愿明言的战略困窘乃至无奈。
乌克兰危机本来是美国诱发的,主要是俄美间的“地缘搏杀”。囿于美欧同盟关系和欧俄地缘邻近“宿命”的欧洲人,却被顶到最前线“火中取栗”,硬着头皮与俄罗斯打起经济制裁“对战”,日均损失达1.5亿欧元之巨。同样“很受伤”的俄罗斯面对重压,却秉持分化美欧的既定方针,对欧盟以“拉”为主。
德法俄都想为“祸根”乌克兰危机寻条出路,也为自己找个体面的台阶下。这一默契,使乌克兰危机得以在2015年被冻结:2月上旬,默克尔和奥朗德马不停蹄地奔走斡旋,终于把普京和波罗申科拉到谈判桌前,达成《新明斯克协议》,为化解乌东部危机开启了“机会之窗”;夏秋之交,普京又借默克尔和奥朗德之力迫使乌克兰政府承诺落实协议。
发生在巴黎的“11·13”系列恐怖袭击,则为俄欧关系“翻开新页”再度提供了机遇。不仅俄法两军在叙利亚形成并肩作战的态势,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在G20峰会期间与普京举行了正式会晤,缩小了英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分歧。
俄欧关系的解冻,符合双方利益,却恰恰触及了美国的大忌:欧亚地区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利用甚至制造矛盾来分化欧亚大陆主要力量,则是其维持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不二法门”。俄欧越走越近,“包办”乌克兰问题的框架性妥协,并在叙利亚问题上绕开美国“独走”。美国精心炮制的“楔子”和“爆点”,转眼变成俄欧沟通的桥梁和亮点,让美国颇为不满。
因此,美国表面超脱之余,背后却狠招迭出:操纵北约预备接纳黑山入伙,挑动波兰接纳美军重武器甚至核武,加大对乌克兰军援力度,时隔一年多再次空袭叙政府军……特别是,就在俄欧反恐合作刚起步的节骨眼上,美国隐身幕后,为土耳其击落俄战机“背书”,使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逆转。在这一大气候裹挟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欧盟只能在美俄之间选边站,用经济制裁这一工具应对盟友美国的压力、安抚乌克兰等有意“往西靠”的前苏联国家,似乎更像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之举。
而在俄罗斯看来,这只意味着欧盟不敢真正违逆美国之意、放弃对俄的压逼。“欧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实施独立的外交政策;它甚至没有把部分主权让渡给北约,而是转让给了美国。”普京的这种指摘虽然充满情绪色彩,却也发人深省:欧盟要在美俄欧大三角关系中获得更大活动余地,让欧俄关系尽量少受美俄、美欧关系的搅动,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