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迅速部署救灾措施
省委、省政府迅速部署救灾措施,努力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抢险救灾从群众最关切的地方做起
“抢险救灾要从群众最关切的地方做起,突出重点、保障民生、共渡难关……”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后的第一时间,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实地检查指导救灾工作时作出这样的指示。
面对“威马逊”过后满目疮痍的琼州大地,从昨天到今天,海南各级党委、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迅速开展各项救灾措施,全力以赴解决困扰民生的食品、医疗、供电、供水、通信、道路等问题,以期最短的时间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首要任务:
把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
“抗风救灾工作必须以人为本。”省委书记罗保铭就防风工作作出指示时说,尤其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危险地区的群众转移。
各级党委、政府都动员起来,展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孤悬海中的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北港岛上,镇村两级干部抢在台风来临前将全部1000多名村民安全转移,台风过去,完全浸泡在海水中的小岛没有减少一个人。
文昌罗豆农场被涌过堤坝的海水包围时,200多名部队战士4小时内打通65公里道路,抢在被淹没前将1400多名群众和物品全部转移……
群众转移出来了,然后是不是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医疗保障?这是对救灾工作更大的考验。省长蒋定之在文昌指导救灾工作时指出,当务之急是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财政部门在台风过后第一天迅速下拨首批亿元救灾资金,民政部门调拨的救灾物资也陆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仅今天一天,文昌受灾群众收到了600顶帐篷、300床被子、300套服装、200床凉席、50箱蜡烛;海口三江镇受灾群众收到了150床被子、1157箱食品;昌江受灾群众收到了500床被子、500套服装……还有更多的救援物资正源源不断涌来。
北港、罗豆、三江等地,被水围困的孤岛不再孤单;翁田的道路抢通,百姓喝到了3天来第一口矿泉水……“政府的救援让我们感到温暖。”获救的人们热泪盈眶。
还有,全省医疗机构在台风中坚守岗位,接诊救治4396人;旅游部门全力调配资源,确保旅游零伤亡;消防部门在风雨中护送“台风宝宝”出生……
关键措施:
全力恢复城市基础设施
19日,罗保铭在海口检查供水、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20日,蒋定之来到海南电网公司实地指导。他们最关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城市居民的供水、供电、通信是不是都恢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是不是有了保障。
“电力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抢险救灾的先行官。”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明确指示下,电力部门全力抢修电力设施。48个小时内,电力部门就投入应急抢修人员7250人次,抢修车965辆,全省220KV线路已恢复51条,除海口、文昌、临高外,其他市县均已恢复供电。全省电网和海口电网的负荷分别恢复到160万千瓦、51万千瓦。目前,电力部门正与海口市政府鼎力配合,力争打通“最后一公里”,尽快全面恢复海口城区供电。
关键要素的恢复,带动了其他基础设施的恢复。在水务部门的努力下,海口市4个供水厂今天已恢复生产能力;文昌11个水厂中8个已正常供水,剩余4个也在抢修当中。通信部门也组织运营商恢复了文昌约500个基站;海口仍然无法提供服务的基站中,有85%将随着电力供应的恢复迅速开始运转。交通运输部门协助琼州海峡轮渡、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在19日恢复正常运行。海口市政市容委和部队官兵已打通多个路段及片区,并疏通积水道路10条,海口、文昌的城市主干交通目前已通畅。
保重点就是保民生。电力、饮水、通信、道路……渐渐通畅的城市基础设施,让居民的生活开始有了保障,让城市重现活力。
重点工作:
加大帮扶力度尽快恢复生产
20日上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各单位迅速投入救灾救助工作,及时安排应急救灾资金、加快组织调拨各类救灾物资、做好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加紧抢修抢建水毁工程、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念兹在兹,还是民生。在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尽快恢复生产、开展灾后重建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会后马上出发。”19日上午9点的全省应急救援会议一结束,省政府领导亲自带队的6个工作组就立即赶赴7个受灾市县,帮助解决问题,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
金融部门组织金融机构调拨资金,准备为恢复生产“输血”。省农信社首批10亿元救灾专项贷款已经到位。农业部门已经组织专家、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地区,制定恢复生产技术咨询、指导方案,及时采取补救处理工作。同时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重点做好灾后种植业抢种和畜牧业的预警监测、查源灭毒、无害化处理,并开展检疫监督工作。海洋渔业部门着手清查灾情,准备为受灾养殖户提供援助……
一个人在台风中,只是一片被吹得四处飘摇的树叶;但团结起来的人们,更像是狂风中不动的基石。(本报海口7月2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