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海口灾后重建:关于“应急”的反思

04.08.2014  12:47
直击海口灾后重建:关于“应急”的反思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西海岸边掀起滔天巨浪。

  海口网8月4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丁宁)如果不是超强台风“威马逊”,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市民防局和该局的人防应急指挥中心。由于这个局的工作有部分涉密,所以在人们的视野里有些神秘而低调。市民防局的职能是什么?该局门口有这样一则标语:“战时防空,震时救灾,急时应急”。而在这次海口大战“威马逊”的过程中,市民防局确实体现了一个准军事化部门的职业素质和应急能力: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时候,他们的应急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在台风后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说,台风来了,民防的通讯是最畅通的,只有这个通讯系统能和市三防办和四个区对上话。危急时刻,应急响应和预案怎样从纸上落到实处?值得人们反思。

  指挥中心能否真正应急

  7月18日早上8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再次布置落实防灾预案。海口市布置了4个应急指挥体系,分别是“三防”办应急指挥中心、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市容委应急指挥中心、公安应急指挥中心。

  按照陈辞的话说,这可以保证一个应急指挥中心瘫痪了,另外一个可以代替。然而,问题出现了,除市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外,其他3个指挥中心互不兼容,也就是说,3个指挥中心的即时数据图像不能互通,给指挥和决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18日中午12点30分,陈辞和市纪委书记李湖来到市民防局。“看看你们的系统。”陈辞说。陈辞所说的系统,是指海口市的人防应急指挥系统。

  工作人员迅速连接,四个区的视频和其他有关台风的信息出现在了屏幕上。陈辞和美兰区区长吴树强视频对话,详细了解了美兰区的灾情和救助方案,在视频上认真研究台风的走向。

  “我们的指挥中心是按战备要求建设的,它在启动应急后,可以与省应急办、市‘三防’办、四个区以及公安、消防、卫生等14个部门互联互通,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灾情和发布指挥命令。”市民防局局长张伟斌说,“我们这个中心是在2009年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民防的这个系统配置了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空情接收、警报控制等多个信息系统,可通过信息化数据、语音和视频图像网络信道,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召开会议、了解应急指挥信息、拟制处理方案、下达应急指挥指示和发布应急事件处理信息提供信息化支持手段。

  为了应急,市民防局还兴建了由大型指挥通信车、中型指挥保障车、小型信息采集车及车载设备组成的人防机动指挥所,为现场应急指挥及地面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连提供了多手段、多业务的通信保障和指挥决策技术支撑。

  市民防局的人防应急指挥系统,为我市战时和平时应急救援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初步建成了以有线为主、无线通信为辅的人防通信网。

  在无线电通信方面,已装备单边带短波电台,组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区和重点镇三级短波通信网,能与全省各市、县人防办实现无线沟通和联络;而配置的警报通信车,可在应急和战时担负无线通信联络、警报信号发放任务;配置警报发放中央控制中心、移动控制中心、广播分控中心和电视分中心,扩大警报发放途径,增强指挥通信信息化程度。

  在有线通信方面,已建有5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1套,可直拨市、区各级应急联动电话;安装空情接收处理自动化系统1套,可实时接收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和空情信息;铺设12芯光缆2条,与市信息中心连接,可与省人防办、省应急办、省地震局、市辖4个区,以及海口警备区、市公安局、安监局、气象局、三防办等14个单位实现互联互通,并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监控视频接入指挥所,扩大了地面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量,为战时防空、平时应急指挥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实战能力如何提高

  “我认为这次市民防局在指挥应急方面得到领导和群众肯定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局里平时对应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市人防(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主任张海鹰说。

  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建设难,管理更难。而因长期没有大的灾害和战争,很容易产生“重建轻管”的麻痹思想。为此,市民防局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实施方案》、《总控制室管理制度》、《指挥通信车管理制度》等14个管理制度和《2014年海口市人防办训练工作计划》,对各级人员职责、值勤、操作、维护、训练、保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和严格要求。

  “我们这一次之所以不慌不乱,和我们平时落实规章制度有非常大的关系。规章制度好建立,最主要的是要落实。我们对于系统每周一次小演练,每年一次大演练,每周和省应急办、省人防办对接联通演练,每年结合‘9·18’、‘10·29’防空警报试鸣日进行各类信息化装备互联互通演练,确保人防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对我们提高工作人员实战时的综合能力,应用时拉得上、打得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张海鹰说。

  各种训练、演练在市民防局是家常便饭。2012年6月,市人防(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先后在“美源·海口湾”、海口火车站和东海岸等地开展野外拉练,完成机动指挥所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电台联络以及单兵信息采集等科目训练;2012年7月,参加省人防办组织的“跨越2012”演练,圆满完成了省人防办交予的各项演练任务;2013年12月27日,为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我市举行了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和机动指挥所密切配合,通过有线连接、无线传输等多种通信手段,保证了指挥中心与实兵演练现场的信息互通,取得了良好的演练效果。

  “我觉得一个单位的战斗力强不强,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个单位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我们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张海鹰说。2013年在全国人防训练比武竞赛活动中,市民防局选送的14名业务尖子参加了3个层次11个专业的竞赛,陈华君和李辉2人被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评为全国人防训练比武竞赛“六能”型技术骨干。此外,王艾仙等4人被广州军区人防办评为“人民防空训练先进个人”,梁亚辉等6人被省人防办评为“人防训练比武竞赛先进个人”,张海鹰被省人防办评为“全省人防训练比武竞赛优秀组织者”。

  “9·18”是海口市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通过立法的全市警报日。2013年9月18日上午,海口市首次“9·18”防空警报试鸣演练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演练得到中央、省、市各大新闻媒体、网站的关注与转载。市人防(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孙祥山说,这对整个城市防灾意识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预案怎样从纸上落到实处

  在超强台风“威马逊”来的前一周,省、市政府就发布了一级防风警示。非救灾工作人员都应当在规定时间足不出户,以减少伤亡和消耗政府救灾资源。

  “而我们这次救灾中,有一些群众抱怨不及时不迅速,群众在紧急情况下有些抱怨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到了现场就可以看到,大量的民用车搁置在路上,影响了道路的畅通,很多救灾车辆根本无法通过,只能一边疏通一边行进,造成了大量的救灾时间和资源的不必要消耗。”市政府立法顾问王剑说。“有些地方积水难退也是受群众诟病的一个事情,但是灾后一些人尤其是老城区的个别居民,将家里的生活垃圾大袋小袋扔到水里,这就造成有些地方的下水口被垃圾堵塞,加剧了积水点的排水不畅和道路淤堵。”公交车站调度员符曼利说。

  “我们很多单位所谓的应急预案都在纸上,真正应急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把预案里的要求忘得一干二净,也是造成一些部门损失严重的一个原因。”市应急办的相关负责人说。

  在“威马逊”过去后,无论民众还是政府,对于什么是预警,什么是真正的“应急”预案,都应该有一次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