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歌者符亚九:用音乐寻找人生的光明
符亚九在网络上用读屏软件。
从三亚福利院走出来的盲人歌手符亚九演唱《天下百姓》。记者 陈文 摄
■ 人物闪光
『他虽然看不见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是无尽的黑暗没有打碎他融入社会的勇气和信念,在迷茫中他抓住音乐的绳索,不断向上攀爬,用歌声感染着周围的人包括他自己。生命中的小小波澜他总是一笑而过,坚信路永远在自己脚下,光明就在未来。』
“有点音乐的悟性再加上名师指点,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反复演唱和模仿,这就是我唱歌的秘诀”。2013年7月,“追梦杯”全国盲人歌手大赛在北京举行,代表海南省参赛的符亚九凭借艺术歌曲《故乡探雨》获得美声组三等奖,颁奖台上,这个身材魁梧的大男孩把脸习惯性地朝旁边侧着,露出难得的微笑……在成为歌手的道路上,符亚九只能算半路出家。10多岁时,他才有机会从三亚福利院到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念书并接触到音乐,而在此之前,他唱歌甚至被称作是“五音不全”,可就是这个并不被人看好的“跑调歌手”,却成为一批追逐音乐梦想的“弄潮儿”中走得较远的一位。
偶遇恩师指点
盲人歌者全国大赛圆梦
符亚九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对于色彩斑斓的舞台充满向往。
符亚九的音乐天赋在于对声音的敏感,他的耳朵灵敏过于常人,加上他漂亮的歌喉,后来被选入学校文艺班,并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演出。这些演出多集中在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地方,同时也为一些残疾人士进行募捐。他的歌唱得很出色,常有市民特意跑来听他唱歌。但符亚九并不满足于此,音乐对他而言是一种追求,既然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他就想着有一天要到更好更大的舞台上去唱歌。为此,他先后报名参加不少竞赛表演,有的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最令他津津乐道的还是2013年他参加的“追梦杯”全国盲人歌手大赛获得美声组三等奖。
而所有这一切,离不开他的指导老师于涛。2012年初,符亚九遇到琼州学院艺术学院声乐系教师于涛,这才结束了他四处游击一般的演出生涯。当时符亚九在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念初三,寒假期间他回到三亚福利院过春节,有一次一些社会爱心人士到这里慰问,院长就让符亚九为大家唱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像往常一样,符亚九演唱了拿手的余光中的《乡愁》。“唱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座的一位专业的声乐老师于涛一听就听出演唱中的瑕疵,但一位盲者能把歌曲的感情唱出来并且唱得这么优美,还是深深打动了于涛。
之后,院长告诉符亚九有位从德国回来的于老师肯教他学习美声,问他愿不愿意?符亚九欣然同意了,但同时他心里也不无担忧。说句实话,符亚九的声乐老师不少,每次大型表演前,他都会被安排到不同的声乐老师那里进行“最后的培训教学”,这些培训要不就是理论性太强,符亚九囫囵吞枣,不解其意,要不就是因为眼睛看不见,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符亚九说:“培训盲人选手一来比较麻烦,浪费时间,二来需要更多的耐心,所以多数声乐老师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因此,即便是符亚九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悟,但是他的音乐路走得很吃力。
半年后,符亚九从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毕业,于涛又为符亚九向琼州学院相关领导争取到一个学期的旁听生的学习机会,就这样符亚九每周不定期有三天能到艺术学院声乐系上课,有机会研修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声乐教学课等课程。为了让符亚九找到练习美声的感觉,于涛充分调动符亚九的触觉和听觉。符亚九虽然看不见,但他能感到于涛用手托着他的腮部,指导他这个部位发音时要放松;或者于涛用手掌模拟口腔内上颚、小舌的位置,然后让符亚九触摸来体会;又或者符亚九通过触摸于涛发声时的面部肌肉,再触摸自己的面部肌肉,以此对比来辨别;或者通过其示范性教唱来辨别和纠正符亚九口腔发音器官位置……正规的声乐训练暴露出了符亚九的诸多不足,而这些专业技术的问题,经验丰富的于涛可以轻松地帮助他解决掉。
由于当时还没有专门用于盲人的盲文乐谱,所以符亚九在学习上有很多困难,不少乐曲主要靠听记和口传心授,符亚九就是通过反复听和记忆大量的音频资料来体悟和学习的,凭着其过人的天赋和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演唱声乐的盲人歌者。于涛说:“让符亚九有机会能在音乐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东西,正是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做事脚踏实地的精神。”
2013年7月举办的“追梦杯”全国盲人歌手大赛,海南选送了三位歌手参加,最终只有符亚九进入决赛。大赛前夕,为了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参加这次比赛,符亚九和指导老师于涛加紧练习,几乎每天都在上课,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争取在艺术上做到精益求精,终获美声组三等奖。期间,刚好赶上国家大剧院暑期音乐季,符亚九在于涛的带领下还“观看”了两场国家大剧院演出,其中包括一场交响乐演出和一场纪念威尔第诞辰两百周年的音乐会,这也是符亚九平生第一次接触交响乐,给他带来极大的震撼……
自幼被家人遗弃
小小盲童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符亚九是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1992年的一天,一个约3岁、刚会走路的男孩在红沙福利院门口哭得很伤心,从他深凹的右眼和左眼凸出的眼白,人们猜测他很可能是因为身体的缺陷而被家人遗弃的,这个孩子就是符亚九。
20多年前,福利院的孩子不多,最多时也不超过10个,集中抚养比较困难,福利院便把孩子们分散至村里农户家中抚养,每个月付给一定的生活费。符亚九很幸运地被送至一户姓符人家,家里人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对待,一时间他的世界里多了6个哥哥姐姐。因为周围没有合适的盲校,所以他一直没上学。符亚九说,童年时光总的来说充满了欢乐,但他毕竟是个盲人,伴随身体缺陷的是遗憾和悲伤,外面一些淘气的孩子的嘲笑和谩骂也没少过。
符亚九从小记忆力就一直很好,在一些熟悉路段,他比正常人走得还快,甚至能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相互追逐,这一点曾让不少人怀疑他是不是能看得见。符亚九这样解释,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经常走过的路会在心里形成“心理地图”,可以按照心里的地图走路。
随着年龄增长,符亚九渐渐知道自己被领养的事实,在短暂的伤心难过之后,他选择用坚强面对这一切,而支持他这份勇气的是一直以来符家给他带来的家庭温暖。当时的符亚九可能没有意识到,寄养家庭带给他的家庭温暖,对他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过了几年,被送到福利院的孩子越来越多,福利院才将寄养的孩子重新收回来集中抚养,符亚九回来得比较晚,等他到时,福利院已经成为了一所小型“幼儿园”,有10多个孩子,玩伴是多了,但是保育员们因为怕孩子摔倒或走失,把孩子们看管得很紧,这也让符亚九越来越怀念符家人。
那时,不少适龄的福利院的孩子也有在外面读书的,符亚九很羡慕他们,但他的眼睛看不见,只能留在福利院里,那时候每一天过得很迷茫,这种情况一直到2005年才有所改变。那年他被福利院安排到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盲文,这为他灰色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文化课之外,他们还学习中医按摩学、解剖学等,学习文化知识让他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