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次核安全峰会上的中国声音
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新华社发
人民网4月2日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出席了3月31日至4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本届峰会主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
核安全峰会是旨在倡导核安全和打击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全球性峰会。前三届分别于美国华盛顿、韩国首尔和荷兰海牙举行。关于本届峰会,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此前外交部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 中方期待峰会能够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持续凝聚加强核安全的国际共识,有效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二是持续推动各国加强能力建设,落实核安全义务和政治承诺。三是持续推进核安全国际合作,加强国际核安全机制的协调配合。四是持续营造核安全文化,促进国际社会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中方将与各方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华盛顿峰会取得成功,为构建一个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事实上,为支持增进全球核安全,中国在核安全峰会这一机制出现前的几十年付诸了大量实际行动。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核材料一直实施严格的管控,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宏斌介绍说,在核材料实物管理上,相关部门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一直是“一克不丢、一件不少”。多年来,中国借鉴或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安全标准,建立了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覆盖了核安全、辐射安全、辐射环境和核安全设备等领域:1984年成立国家核安全局;1987年颁布《核材料管制条例》,把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之后又写入《国家安全法》,明确了核安全的战略定位。
2015年1月,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这是三部门联合推动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培育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声明发布的同时,国家核安全局还在全行业开展了核安全文化宣传贯彻推进专项行动,对隐瞒虚报和违规操作“零容忍”。
而在历次峰会上,中方作出了哪些贡献,传递了哪些重要理念?本网为您一一梳理。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
地点:美国华盛顿
核心内容: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强调“四个强化”和五项举措。
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习近平。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华盛顿峰会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介绍中国在核安全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主张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以公平原则固本强基,以合作手段驱动发展,以共赢前景坚定信心,为核能安全造福人类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我们要携手共进,作出新的努力:
强化政治投入,把握标本兼治方向。 作为国家领导人,我们有责任使核安全得到充分重视,有必要对国际反核恐怖主义形势进行经常性审议。要凝聚加强核安全的国际共识,对核恐怖主义零容忍、无差别,推动全面落实核安全法律义务及政治承诺,有效应对新挑战新威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寻求治本之道,始终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铭记全人类福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各国普遍发展繁荣,开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惟其如此,才能早日铲除滋生核恐怖主义的土壤。
强化国家责任,构筑严密持久防线。 发展核能是各国自主选择,确保核安全是各国应尽之责。我们要结合国情,从国家层面部署实施核安全战略,制定中长期核安全发展规划,完善核安全立法和监管机制,并确保相关工作得到足够投入和支持。
战略布局离不开实际举措支撑。 核恐怖主义威胁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突出,日常预防和危机应对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做到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筑牢基本防线,排除恐怖分子利用国际网络和金融系统兴风作浪等新风险。另一方面,要制定全方位、分阶段的危机应对预案,准确评估风险,果断处置事态,及时掌控局势。
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协调并进势头。 核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核安全事件的影响超越国界。在互联互通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前提下,所有国家都要参与到核安全事务中来,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努力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现有国际组织和机制可作为未来核安全国际合作的坚实平台。 我们要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心,协调、整合全球核安全资源,并利用其专业特长服务各国。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可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其他组织和机制也可以提供有益补充,促进执法等领域务实合作。在此过程中,要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向他们提供援助。
强化核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法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协作意识是核安全文化的核心,要贯穿到每位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中,使他们知其责、尽其职。
学术界和公众树立核安全意识同样重要。 我们要鼓励各国智库密切关注国际反核恐怖主义形势,积极开展核安全学术研究,并就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促进各国核安全工作提出更多有价值的建议。我们还要做好核安全知识普及,增进公众对核安全的理解和重视。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本国核安全,同时将积极推进核安全国际合作,分享技术和经验,贡献资源和平台:
第一,中国将构建核安全能力建设网络。 我们将利用国家核安全示范中心、中国海关辐射探测培训中心等现有平台,开展核安全从业人员培训、核安全技术演练和交流等活动。我们欢迎亚太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相关项目,并将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保持紧密合作。
第二,中国将推广减少高浓铀合作模式。 我们支持各国根据本国需要,在经济和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使用高浓铀。我们愿在“加纳模式”基础上,本着自愿务实的原则,协助有关国家改造从中国进口的高浓铀微堆。我们还将总结改造高浓铀微堆的多方合作模式,供其他有兴趣的国家参考。
第三,中国将实施加强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 为防止各国数量庞大的放射源被恐怖分子觊觎,我们将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梳理境内放射源情况,健全安保制度,重点实现对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的实时监控。我们愿同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放射源安全监管水平。
第四,中国将启动应对核恐怖危机技术支持倡议。 我们将同有意愿的国家和组织一道,开展民用核材料分析、溯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积极组织模拟演练,共同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第五,中国将推广国家核电安全监管体系。 中国实施最严格的安全监管,确保中国境内和对外出口的核电站安全可靠、万无一失。我们将依托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中心,帮助有需要的国家提升安全监管能力,为提高全球核电安全水平作出贡献。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