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卖货郎”的音乐之旅 在牛背上学会写歌

16.12.2014  18:21

      原标题:“卖货郎”的音乐之旅

      李茂林写的歌

      李茂林

      “创业功存聚美名,千秋义史效贤声……”拨通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会长李茂林的电话,首先与耳朵亲密接触的是一首男女合唱的动人歌曲。这支特别的彩铃正是由李茂林亲自谱曲作词的歌曲《赞冼太夫人》。

      李茂林,这位土生土长的海口商人,在数十年的经商生活中创作和积累了十多首朗朗上口的音乐作品。如今,他已是耳顺之年,事业如日中天,此时却决心将辛苦打拼而来的农副产品开发公司转手于后辈,专心投入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的工作中,为海南艺术发展贡献力量。

      音乐,已成为“卖货郎”一生伴侣。

      在牛背上学会写歌

      说起来,年轻时的李茂林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从十来岁开始,他就善于运用诗词表情达意,现代诗、古体诗无一不是其抒发生活感想的文学载体。

      1973年,也正因为“知识青年”的身份,19岁的他随着上山下乡的时代洪流,被安排至海口市美兰区的罗牛山场部务农做工。然而,令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段倍感“煎熬”的下乡岁月,竟为他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口——从此与音乐相遇相伴。

      “其实在此之前,我是不喜欢音乐的,别说写歌,就连听歌也提不起兴趣。”缓缓的讲述中,李茂林仿佛又回到了记忆中的那片青草地。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放养牛群,几乎每天都要孤身一人在广阔的草地上待上许久。倍感寂寞的他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带着收音机去劳动,牛群吃草时就听听广播里的新鲜事。

      在那个年代,收音机里播放的总是那些又红又专、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然而,就是这些“样板式”的歌曲仍然让这个初遇音乐的少年时常流连。“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边唱着,他笑了起来,“到现在我都忘不了这些旋律,当时更是不自觉地就脱口而出。”

      就这样,放牛、听歌、学歌、唱歌,漫长而孤独的下乡时光走过了将近6年。直至1978年,李茂林仍未能得到返乡的允许。长夜里,他又一次拿起纸笔,写下了当时知识青年普遍的心情——“望雁南飞好几番,叠叠归心念故乡。青春伴身唱荒凉,鲜花易凋落他乡……”

      这首名为《望乡》的七律诗词一气呵成。反复承转于口舌之间,李茂林突然发现,“这韵律,多像是一首歌啊!为什么不谱上曲子唱出来呢?”可是,从未受过音乐专业教育的他连歌谱都不曾识得,如何谱曲?多方寻找,李茂林终于在艺术书籍极度匮乏的乡下买到一本《怎么练写曲》,如饥似渴地自学起来。

      卖货郎写歌上军报

      许是天赋,许是多年关注音乐的累积,不到两天这首诗词便“重获新生”,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时新歌曲。“每次我唱起这首歌,总有人问我要曲谱歌词想要学唱。”但是,李茂林知道,在那时,渴望下乡运动结束重返家乡的思想实在“有些反动”,而一些音乐人因在歌曲中出现不合时宜的情绪而锒铛入狱的前车之鉴更令他惊心,“所以,我一直不肯把歌谱让给任何人看,这首歌也从此沉默了许多年。”

      似乎作曲这件事也随着《望乡》的沉默慢慢抽离李茂林的生活。除了偶尔提笔写写诗词,哼唱歌曲,他鲜少再在曲谱上进行描画。可命运千回百转,又让他与音乐在另一个转角相遇。

      1999年,《解放军报》面向全国征集拥军歌曲。起初,正专心于经营水产码头饮料小店的李茂林对此事并不知情,直到某天一位友人找上门来邀他写首诗词再交回谱曲,以合作的形式向《解放军报》投稿。当年,全国掀起向抗洪英雄李向群学习的热潮,李茂林深受其精神鼓舞而很有感触,挥笔写就了新词——《新的军碑》。

      “词写好后,我舍不得交给他谱曲。”对于这首歌曲,李茂林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记得,前不久参与文艺活动时,有一位“卖黄豆的”与自己很是投缘,虽然都在经商但也是对音乐几近痴迷,“或许手风琴拉得很好的他,能与我共同为此歌谱曲。”

      两人一拍即合,只要空闲便相约商议此事。“我们很有默契,通常是他唱一句,我就喝一声彩,记下曲子;再换我唱一句,他就喝一声彩,也记下曲子。”李茂林记得,很快这首歌曲就孕育而生,随信笺寄往遥远的北京。

      谁又能想到,一个“卖饮料的”和一个“卖黄豆的”合作的歌曲,竟从千余首来自全国各地的原创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解放军报》刊登出来并且在全军推广传唱?可这件事情真实发生了,也给李茂林的人生带来了又一个新的转折点。

      “那次成功让我重燃了对音乐的热情。”一不做二不休,怀着满腔激情,李茂林又于当年创作了《一双美丽的眼睛》,歌中以“台湾岛和海南岛,是祖国母亲一双美丽的眼睛”为主题,深情赞颂了两岸不可分割的血肉情谊。

      为了独立完成歌曲,他甚至重拾十余年前那本《怎么学作曲》,又如一个初学者一般老老实实地对作曲知识进行了研习。并且,这一次他没有急着将歌曲推出,而是一遍一遍精雕细琢,直到2003年的海口市春节联欢晚会,才让歌曲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我作为被邀请的歌曲作者坐在晚会现场,聆听专业歌手对我写的歌曲进行演绎。”那也是李茂林所创作的歌曲第一次被搬上舞台,他还记得当时自己的感受,“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那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被认同感油然而生。”

      从不为金钱动笔

      《一双美丽的眼睛》体现了十足的生命力。2010年,海南省文艺家促进会与台湾中华两岸文艺协进会在海南大学举行研讨会时,这首已经面世7年之久的歌曲仍是研讨的重点之一。两岸文艺专家均对此歌曲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没有艺术的艺术才是最大的艺术”,这首歌虽然只字未提两岸关系,却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谊贯穿歌曲始终。

      对于“没有艺术的艺术才是最大的艺术”,李茂林这样解释:“就如同《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写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没有提到毛泽东、邓小平,可大家都知道是在歌颂他们,这便是高明之处。”

      近年来,李茂林写词作曲的名气已经渐渐传播出去,愿意花钱找他写歌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细细一数,他所创作完成的歌曲仅有十余首。“因为我写歌从不拿人一分钱,能打动我的歌曲我自然会写,不能打动我的多少金钱也买不走。”如他所说,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见饱满温和的人文情怀——他曾为下岗之人写歌,为失意之人写歌,为苦恋之人写歌,为世上一切可敬、可爱、可怜之人写歌,却从不为金钱动笔。

      今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给海南带来沉重打击。面对家乡的满目疮痍,李茂林含泪写下赈灾歌曲《道义在前大爱无边》,其中“用爱抚平亲人的伤痕,用情擦干同胞的泪眼”等词句直击人心,“来自大自然的残酷,是对民族大爱的考验”更激励人们众志成城,奋勇向前。

      “今后还写不写歌,写多少首歌,我从不强求。只要某情某景触动了我,只要对国家和人民能起到一点作用,我就愿意提笔。”李茂林的两鬓已经有了些许白发,而他跟音乐之间还有许多话语没有说完。他希望,能在年老之时出一张专辑,让那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歌曲去往它们应该去往的地方——到下岗工人身边,到失意之人身边,到苦恋之人身边,到世上一切可敬、可爱、可怜之人身边,为他们带去一个海南音乐人最真挚的祝福。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