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琼津携手10年的教育项目,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是什么?
是呵护青年学子求知的梦想,是让少数民族学子能有一双坚强翅膀翱翔蓝天。
这场教育圆梦行动从10年前开启:2006年,天津科技大学拿出专门的招生计划,定向特招海南少数民族学子。10年时间里,包括即将入校的第十届学子,天津科技大学累计专门招收285名海南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子,其中89.6%的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毕业生”、“感动科大十大学子”等荣誉称号,23名学子加入党组织,在六届156名毕业生中,有9人考上研究生,多达116人回到了家乡海南,其中15人到最基层乡村工作。
琼津10年携手育才结出的硕果充分说明,这是一项助力少数民族学子圆梦高等学府的教育工程,是一项加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建设力量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加快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德政工程。
省校合作
拓宽民族学子进入大学渠道
海南教育界曾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考上大学的很少,民族人才的培养长期受到制约。
怎么从根本上破解?时光回溯至2006年,在时任省委副书记罗保铭的积极倡议和直接推动之下,海南省政府与天津科技大学签订省校合作协议,约定从这一年开始,天津科大在原安排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总量基础上,每年增加招生计划,特招少数民族考生。
从此,每年都有一批高考成绩只有“二本分数”的海南少数民族学子,进入了“一本院校”天津科技大学。
省教育厅统计显示:2006年至今,天津科技大学海南民族特招班累计入校的285名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子,入校之后分布在天津科技大学的机械、电信、材料、生物、海洋、包印、经管、计算机、食品、应用文理等10个学院、18个优势特色学科专业。
进入大学的海南民族学子,在校园里绽放着独特的“海南气质”:“感动科大十大学子”的舞台上,有了海南少数民族学子;舞台上欢乐的竹竿舞姿跳动起来,这是校园最靓丽的“南国风景”;而从海口的红树林保护区到三亚的“国家海岸”海棠湾,从“浪花上的城市”三沙到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办地琼海博鳌,海南少数民族学子是传播天涯美景的忠实使者。
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说,省校合作形式拓宽了民族学子进入大学的机会和渠道,让民族学子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培养出的民族地区本土人才也将更好地为海南服务。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