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镇千村”探索海南新型城镇化
我省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
“百镇千村”探索海南新型城镇化
■ 本报记者 孙慧 实习生 林丹丹
通讯员 成和军
“慢走!慢走啊!下次再过来玩!”8月13日晚,在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村口,“哖嗦”苗家乐老板李家全与自驾返程的游客挥手告别。尽管已经快到晚上9点,村口的操场空地上,还停着好几辆汽车,村里的农家乐传来欢声笑语,还有不少客人在吃晚饭。
“别看我们村离城市远,可现在交通方便了,每到节假日,还是有不少游客来我们村里玩!”李家全告诉记者,这几年会山镇政府支持加脑村发展旅游,投入资金整治村庄环境,支持村民开农家乐、卖农家特产,加脑村的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琼海的北仍村、琼中的什寒村,海口的云龙镇、保亭的三道镇……记者探访全省各个市县,发现一些偏远的村镇,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这正是因为我省正在大力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以村镇为发展载体,催生产业发展动能,让百姓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不让城市唱“独角戏”——
协调发展补齐乡村基础短板
城镇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热点词语。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入城市的大学生,海南师范大学学生林亚明深刻感受到城市与家乡发展的区别。“我有很多外地同学没有深入过海南的农村,他们感觉海南的城乡并没有太大区别,很多地方都有高铁、旅游公路,环境又十分优美。只有我们这些从农村入城的人,才知道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在哪里。”
林亚明说,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差别,不仅是在居住环境上,更在交通、医疗、教育以及产业发展上。村庄难以发展,大量年轻人进城打工,村庄就缺乏发展活力。
不过,这样的状况正在得到改变。如今的海南正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重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1000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这1000个村庄、100个产业小镇,将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辐射带动周边村镇,从而实现将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的目标。
发展路上,不让城市唱“独角戏”。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出:推动城镇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引导农村就地美化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为此,我省各市县正在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把“百镇千村”建设和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统筹推进,补齐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基础设施短板。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环岛高铁、环岛天然气管、“田”字型高速、核电、光纤网络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等改革初见成效,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全省农村危房改造20多万户……一步步的建设脚印,让我省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多种探索创新——
把本地资源变增收法宝
近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番庭村村民黄葵在村口的椰子树下,认真听专家讲授如何种植兰花。村口的几株椰子树上,围扎着一圈营养土混合的草圈,几株兰花从中长出,含苞欲放。
“以前可不敢想,这椰子树上还能种兰花。”黄葵说,自番庭村创建美丽乡村以来,不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还有公司来到村里,帮助村民发展种植兰花产业,以后打算把整座村庄发展成为种植兰花专业村,不仅种兰花、卖兰花,还要加工兰花产品。
在10多公里外的什进村,从城里辞职回乡创业的唐四锦,正在忙着打扫自家客栈房间,准备迎接客人。“我们村离槟榔谷、呀诺达这些景区特别近,有些游客在景区游玩后,喜欢住在村里,享受田园风光。”
产业,是村镇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关乎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地方的和谐稳定。在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盘活乡村资源,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这是海南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课题。
而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海南,需要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海南的乡镇农村,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又有独特的热带地区地域民俗和少数民族文化,这些优越的资源,在“百镇千村”建设中又变成了产业资源。
除了利用现有资源,有些市县还充分挖掘潜在资源。例如儋州市光村镇,与世界优质雪茄产地古巴同处一个纬度,土壤气候都适宜种植雪茄,经过多年努力,光村镇建立了3000亩的雪茄种植加工产业基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南雪茄系列烟叶品种,填补我国高档雪茄烟叶空白。
今年3月21日至22日,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琼海调研时指出,鼓励和支持“百镇千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探索和创造,通过多种途径把优良环境变成百姓增收的法宝。在建设“百镇千村”上,我省把中心任务和着力点放在产业的培育发展上,以经济强镇、以产业强村,带动当地百姓增加收入。
释放发展活力——
点线面交串打造“四宜”家园
6月28日,在我省美丽乡村建设专题招商会上,800多家企业代表挤满了会议厅,主办方省住建厅准备的500多本项目介绍材料被代表们抢空。
“海南现在大力发展‘百镇千村’,这里面蕴含着很多发展商机,我们希望能来找到一些投资机会。”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员工刘颖受公司指派,前来现场寻觅商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立省”作为发展战略的海南,将优良的生态资源看作是海南的“最大本钱”,“百镇千村”正是这些生态资源的重要载体,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的发展模式,打造无数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景区景点,实现海南全域旅游目标。
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出,要吸引社会投资高水平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融合互动,促进群众长远可持续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海南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鼓励村镇释放出发展活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百镇千村”工程建设中来。
除了借助国际旅游岛、全域旅游、经济特区等国家政策红利,我省又探索了“海澄文”一体化、“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等联合发展模式,推出了共享农庄、农业公园等改革措施,实现城乡之间土地、产业、生态保护等资源协调统一,互利共赢。
同时,作为全国首个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省份,我省“百镇千村”工程要在“多规合一”引领约束下,按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自觉把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到全域旅游发展当中,统筹安排、统筹推进。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目前,我省已有200多个美丽乡村建成,40个星级美丽乡村被命名授牌,20多个特色产业小镇已被列入今年新计划。未来5年间,100个产业小镇,1000个美丽乡村,将成为海南旅游、休闲等资源的重要载体,辐射带动全岛发展,助力实现“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本报海口8月15日讯)